乐鱼电竞 > 乐鱼电竞新闻 写乐鱼电竞作的行文思绪(5篇)

写乐鱼电竞作的行文思绪(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写乐鱼电竞作的行文思绪(5篇)(图1)

  有哪些技巧可以帮助高考生迅速提升成绩?小编整理了高考状元作文得高分的方法,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三招”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新课标》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准确,就是文章的语言能恰当反映客观实际,表达思想感情,不走样,不歪曲;鲜明,就是文章的语言明确、坚定,不含糊;生动,是指语言的新颖、活泼,不死板,不平淡。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结果,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所以

  文章的语言首先要能准确反映现实生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但既是“外衣”,不能仅仅是遮身蔽体,保暖御寒,还要讲究剪裁的得体、款式的新颖和布料的考究等,否则,就会因简陋寒伧而穿不出去,见不得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写文章还得认真锤炼语言,讲究文采,追求表达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性。

  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锤炼字句的名言,对我们今天仍有极其巨大的借鉴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锤炼语言呢?首先,加强观察思考;“言为心声”,心中想透彻了,思维变明晰了,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才可能明晰,反之,思维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语

  言的含混走样。其次,注意平时学习积累。向生活学习,汲取生活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营养;向书本学习,阅读名篇佳作的精彩语言,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对好的语言做好长期系统的积累整理工作。再次,勤于动笔,多加推敲。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练笔中学会写作,只有勤动笔,多练习,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推敲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具有感人的文学魅力。

  《荷塘月色》片段点评:《荷塘月色》选段活用“泻”、“浮:‟、“洗”、“笼”等动词,静态动写,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幻一般的情景;“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等叠词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传神,而且读来别具听觉之美;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突出了它们的繁盛茂密、洁白婀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朗照与淡月对比,酣眠和小睡对比,则突出了朦胧的梦幻般美的意境。

  《拿来主义》片段点评:《拿来主义》选段用“徘徊”、“勃然大怒”、“欣欣然的蹩进”等词从反面写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运用“抛”、“摔”、“送”、“背”等词写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做法,用词形象生动;“他占有,挑选…„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等对偶句和排比句的运用,配合着写全盘接受、全面抛弃、批判继承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又给人文气贯通、势如破竹之感,显示了鲁迅先生不同凡响的语言运用能力。

  《诗话总龟》片段点评:《诗话总龟》记述的“推敲”故事中,“推”“敲”二字各胜擅场,各有千秋:“推”字写门扉虚掩,正突出隐逸者闲适恬淡的情怀;“敲”字以动衬静,更扣合诗题《题李凝幽居》的“幽”字。用“推”还是用“敲”字并不太重要,关键是启示我们:推敲锤炼劳力劳心,需要殚精竭虑甚至呕心沥血才行。

  《咬文嚼字》片段点评:《咬文嚼字》记述的故事中,郭沫若经人提醒改事实判断的“是”为情感判断的“这”,一字之改.,境界大不相同。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字句的推敲锤炼的确有助于思想和情感的提升。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到了对某个字词的推敲锤炼,其实,对文章的句、段、篇又何尝不该如此呢? 《祝福》选段点评:《祝福》选段中,“消尽”一词把无形的悲哀有形化,颇为精当形象;“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一比喻,揭示了鲁迅小说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构成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的重要元素;“间或一轮”则生动传神地表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凄婉,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变成了一个“活死人”了。

  《雅舍》选段点评:《雅舍》选段中,“山头吐月”的“吐”字具有自然拟人化的效果;“红盘乍涌”的“乍”字则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一刹那间的瞬间感;“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的“筛洒”二字体物细腻生动,其境其情令人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名句。以上诸字,都可显现出作者文字推敲锤炼之功。不过,“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中的“逼”字更见功力。“逼”字是作者心境在外物上的折射,写出了此时此地那种怅惘凄凉之情对作者沉重的压抑感。

  《我的空中楼阁》选段中,用“点破”而不用“打破”,一则和全文开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文字相照应,二则突出了“小屋”和“山”之间“小”和“大”的关系,三则“点破”有“点缀”的意味,是使“风景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像“打破”那样是对“风景的内容”的整个破坏,四则“点破”与“打破”相比,与全文诗化的意境更为贴切。

  《我与地坛》选段点评:《我与地坛》选段中,用“浮夸”修饰“琉璃”,用“炫耀”修饰“朱红”,突出表现出400年前地坛建筑的富丽堂皇;和“剥蚀”、“淡褪‟,相搭配,并用“自在坦荡”补充说明“茂盛”,则写出了岁月流逝后地坛公园荒颓衰败的景象。从富丽奢华到荒颓不堪,表现了古园的沧桑变化,蕴涵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棋王》选段点评:《棋王》选段中,“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化地写出了王一生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集中,持续,富有感染力,有较大的力度和强度。

  《十八岁出门远行》选段点评:该选段中,如果把“看到了黄昏的头发”句还原为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就是“迎来了黄昏”。原句运用拟人修辞格,造语新奇而又符合生活逻辑:黄昏似乎如极远处姗姗而

  来之人,未见全人而先睹其发。通过上面三题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作家的有些语言常常突破常规,看似不符合语法,不符合逻辑,但往往造语新奇,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我所知道的康桥》选段点评:该选段中,“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说这不是圣克莱亚的化身,那(哪)一块石上不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改为陈述句,就是“那不可信的玲珑的方庭,谁都说这是圣克莱亚的化身,那(哪)一块石上都闪耀着她当年圣洁的精神”。相比而言,前者是反问句,而后者是一般肯定句,前者比后者语气更强,更能表现作者对母校的爱恋之情。“你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不是?你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不是?……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不?”改为陈述句为“你一定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你一定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你再反省你的心境,一定没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相比之下,前者显得柔和缠绵,充满了回忆性散文所具有的温馨感;后者显得直截

  了当,缺少了应有的韵味。“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改为陈述句为“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汩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前者是祈使句,后者是陈述句,前者语气强烈,同样更能抒发作者对母校的依依爱恋之情。

  《祖国山川颂》选段点评:该选段中,作者以赞美和歌颂为旨归,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 的笔墨,尽情地倾吐了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这几段文字,以整句为主,读来铿锵顿挫,豪情满怀;以散句为辅,穿插点染,又使文章有灵动之情致而无板滞枯涩之弊。

  《听听那冷雨》选段点评:该选段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户内听听,户外听昕,冷冷,那音乐”,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艺术效果;“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长句和短句交错运用,诵之于口,悦之于耳,充满了汉语无拘无束的魅力。

  《两滴水》选段点评:该文深于取象,颇有思致。其中“像河边裸着的孩子,翘着白亮的,在河边站了一排,嘻嘻哈哈笑着,嚷着„一、二、三‟,看谁先跳下去”一节,宕开一笔,堪为神来之笔。这一节运用贴切新颖的比拟手法,写出了水滴的白亮明净、活泼灵动,韵味深长。

  《上楼》选段点评:该选段中,“永远忘不了小孩漠然的表情和那张幸福的苍老的脸”句,采用对比法,把懵懂幼儿不能深入理解老人深切的爱的漠然表情,和老人尽管爱意不被感动但是仍感无比幸福的苍老的脸并列放置在一起,含蓄而鲜明地突出了老人的爱。全文以此收尾,余味深长,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眼睛》选段点评:该选段中,“戴上眼镜”“摘下眼镜”的动作,是刚配上眼镜者的常见动作。因此,这两句在全文反复出现并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显得合乎情理。“摘下眼镜”所见的,是平时静态下的景象;而“戴上眼镜”所见的,则是换了一种眼光的新的发现——对父母之爱的感知、发现和体悟。

  《现代艺术》点评:作者通过一连串充满揶揄色彩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来写自己眼中、耳中的演唱会:歌声是“仿佛寺庙中念经一般”“一个字都听不出”,歌手上场是“拿了话筒在场上来回地走,像头笼中的狮子,表情不慌不忙,很抒情的样子”,伴舞是“长发披肩,不知是男是女,在不停地抽搐着,像中风患者”,作为主角的歌手“并不急着先唱,而是拿了电吉他像猫追着尾巴一般不停地转圈”,演唱到最后是“歇斯底里吼了一声,像狼嗥,也有招引同伴的意思在里边”;作者说歌手唱歌是“呜罗呜罗‟唱着”,“文”派的歌手是“咬着话筒,躬着腰独自唱”,“武”派的歌手是“不知疲倦地上蹿下跳”……这些幽默风趣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读来令人莞尔不禁。

  《活着》点评:该文以人为核心,表现了不同物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这里有艰辛,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满足,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其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作品写到了四种生命,也就是作品的四条线索——太阳、蚂蚁、桃花和赵莉莉。作者像一个高明的裁缝,穿针引线将其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太阳俯瞰芸芸众生,出现在小说首尾,使作品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主体部分赵莉莉的生活状态是全文核心,将蚂蚁、桃花与人联系到一起。这四条线索从不同角度都阐释了一个厚重的话题——“活着”。全篇语言富有个性,太阳的独白富于哲理,赵莉莉母子的对话具有生活情趣,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我辈岂是蓬蒿人》点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带有象征意味的跋涉者形象。从这一强者形象身上,我们能看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影子。旅途中有艰险也有诱惑,面对艰险与诱惑,他也曾犹豫、也曾困惑、也曾畏难,但他以执著的信念战胜了心中的动摇。作者要表现的不是他如何战胜了自然而是如何战胜了自我。小说主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刻画人物,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理的矛盾冲突线——停下脚步还是继续前进。在跋涉者坚毅的选择中,一个精神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博大的胸襟和华美的文气浑然交汇,给人拊膺扼腕、振奋不已之感。

  用抒情性的笔调,重点叙写欧洲老太太捍卫和平的事例和特瑞莎修女播撒爱心的事例,表明慈悲同情能铸就和平,能传递温暖。四至六节运用议论性的笔调,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人手,呼唤人道人性的慈悲同情,抨击辱人自炫的“慈悲同情”。第七节联系当今动荡不安、人心日下的风习,呼吁人们献出慈悲之心。首尾两节遥相呼应,突出主旨。全文视野开阔,文思细密,既条分缕析,又自由活泼,字里行间流露着慈悲同情的脉脉温情。二、三、四、七节,反复点到“眼睛”扣合标题,尤见作者为文之用心,足见作者之灵心慧性。

  夏日的夜晚,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洒在那一片繁密的梧桐树上,似娴静的少女姗姗而来,又似远处的歌声那般清新、明亮,给人一丝凉凉的快意。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院子里长着一棵已经历了多年风雨的老梧桐树,还很繁茂的枝叶遮住了那盖地的如水的月光,只留下一串串如天上月亮似的圆圆的斑驳的白点,或在树下随风晃动。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结束了它作为树干的保护神的风雨征程,剥落了,留下的只是后来者的鲜嫩。

  女儿看了看掉在地上业已失去生命的老树皮,不禁感叹:“„莲子已成荷叶老。‟老树皮的伟大风格不正是老一辈人为了下一代而奋斗不息、辛勤劳苦的真实写照吗!”

  儿子见了鲜嫩的新树皮,不禁发出一串赞美:“为了事业,为了人类,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了完成前人的事业不辞辛劳,这不是从新树皮中体现出来了吗?”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那样。„世事不同心事,今人何似故人。‟我们也要像树皮那样忠实于自己,奋斗不息。”

  月光依旧,那一片迷蒙的夜景更显欢愉,皎洁的月光如水一样,给入一丝凉凉的快意。

  文章如画般优美,绘形、绘声、绘色,十分生动。除描写具体,善用比喻外,注意精选词语也是重要原因。如写月光用“泻”,用“洒”,写梧桐叶用“繁密”,“少女”饰之以“娴静”,“夜景”赋之以“欢愉”,这些都很精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段,描写经过树叶遮挡之后照在地上的月光,用“圆圆的斑驳的白点”来形容,新颖、传神,“斑驳”一词与其说是写月光,不如说是写老梧桐,既写出了它的外在特点,更写出了它历经沧桑而“奋斗不息、辛勤劳苦”的品格和精神,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夏夜感思》的标题的拟定,颇具匠心,其中的“感”和“思”在文章中表现得较为充分。

  还记得那深蓝的夜的底色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深蓝背景上那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么?倘若记得的话,还能想起那顶上挂着的歪歪的红色气球么?地点是湖畔的一块勉强能容两个人坐下的石头上。时间是秋季,确切地说,是阴历八月里,八月十七。

  十五已经过去,那是前天。前天,湖畔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一个个团圆的家庭所割据。当极美的圆.月如约而至时,欢呼声顿时响彻湖畔。早已准备好的月饼就被一人拿着一角吃了。草地上,小孩就开始唱歌跳舞,夫妇们就开始相依相偎。十五的月亮组合了家庭的温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们都这么说。昨天,昨天是朋友聚首的日子,好像也是延续多年的习惯了。随意选在某个朋友家中,当月光浸透窗帘时,便灭了灯,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随着那月光分分秒

  今夜是十七的月亮了。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十七的月亮我们等了很久,直到感觉有些微凉意时它才出来。刚露面时它就挂在那幢哥特式建筑的黑黝黝的尖顶上,像初次提起画笔的孩子随手画的圆圈。当然,没画圆,而且因为小手指的乏力,那圆的中间都没有涂满,所以看起来它是如此虚空。

  今夜湖畔如此寂寥。也许因为它是十七的月亮,便没有理由再去欣赏。也许人们得了中秋月的完美又得了十六月的风雅,已心满意足。于是十七的月亮才属于我和你。

  那一瞬间我们是如此激动,是昨夜与前夜都不曾有的。那个虚空的不圆的暗红色天体似乎在一秒钟之内将人的灵魂剥离躯壳,升腾飘飞到一个不可名状的境界之中。没有了言语,没有了思想,只剩下了身不由己的飘飞……

  可是不得不承认,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十五的月亮你可以花一整夜去欣赏它美的全过程,十六的月亮也有一个长长的辉煌,但十七的月亮的美却只被压缩为那一瞬。当时光毫不容情地催促它摆脱了尖顶的羁留,一无修饰地走上天庭中去的时候,一切想像都已荡然无存。十七的月亮已经成了一枝上小下大的土豆。

  有一阵风,黑缎子样的湖水无奈地抖动起来,把十七的月亮影子送到我的脚边来。影子还是很好看的,打散在湖里了,变成零零散散地伸展过来的光亮。然而我已不敢。抬头。

  我们走了,并排骑着自行车;一路无语。在经过刚一散场的电影院时,我们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过后我没能找到你,你也没能找到我。

  这篇习作格调柔和,气势舒缓,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语言柔婉的风格特点。开篇三句话,只为表达一个意思:你是否还记得夜色中那幢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上挂着的红色气球。目的是勾勒故事的特定情境并引出下文。但作者用了三个问句,虽说是问句,由于在句首用“还”,在句末用“么”,句中又加以“倘若记得的话”,因而使句式整齐而又舒缓,语气柔和婉转,韵味绵长幽深,为全文奠定了基本的风格基调。倘若一句话说完,那就什么意味都没有了。

  四、五两段写十五的月亮“组合”的“家庭温馨”和十六的月亮“营建”的“朋友的欢悦与情谊”,为十七的月亮作铺垫。这本是极为欢乐的画面,作者却没用浓笔重彩,极力渲染,而是只选取了几个特有的情景,如“割据”、“欢呼声”、“吃

  月饼”、“唱歌跳舞”、“相依相偎”;“点起蜡烛,斟酒,切月饼”、“高谈阔论”,并以富于变化而又舒缓的句式,以简练的笔墨来描写,这样便显得淡雅清幽,情味深长,和整体格调谐调一致。接下来描写十七的月亮,也是如此。作者既没有采用白描手法,也没有渲染烘托,而是把月亮纳入自己的情感轨道,全从感觉角度去描写,说等待的焦急,只用了一个“很久”,写它的颜色,只用了“很暗的红”,写它形状,倒是用了非常独特新颖的比喻,但由于比喻采用了长句,采用了叙述方式,而且强调了“乏力”,强调了“虚空”,笔调平静,气氛淡雅,情思悠悠。即便写“一瞬间激动的”心情,作者也是先设置好“寂寥”的氛围,然后才以极富抒情意味的长句来表达,且激动中蕴含着冷静,激动中深藏着无奈。正是如此,接下来笔锋马上一转:“可是不得不承认,十七的月亮是让人遗憾的。”作者以对比手法极力写这种遗憾之情,但又不激烈,不直露,而是委婉含蓄地告诉我们,遗憾的不只是十七的月亮只有“一瞬”,更是由于无法摆脱尘世的烦扰,无法觅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作者不自觉地把月亮想成了“上小下大的土豆”,无意中想到明天怎样招待来访的同学,显得多么无可奈何。

  清静没有了,月光当然是赏不成了。作者把视线由天庭转到水中,细腻地描绘了湖中月光的影子,伤感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写回程。“一路无语”,虽只四字,却蕴含丰富,柔情百结,令人为之动容。作者还嫌不够,又让“我们…„被汹涌的人流所淹没”,彼此连一声„再见‟都没有机会说,在有十七的月亮的那个晚上”。不仅情境设置得好,而且句式选择上也很讲究,最后一句采用倒装把无奈伤感之情表达得

  非常充分,使读者也怅然神伤,那个“月亮”也久久挥之不去。综观全文,作者构思的情景微妙、含蓄,情感淡雅而又哀伤,哀伤而又平静,语气、语调、语言的意韵如莺歌燕语般轻柔婉转,很好地表达为寻找一方净土以排遣世俗地烦忧而不得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令人心灵受到持久的震撼和冲击。

  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你的文章是开头的主要目的。同样,好的结尾,能化平淡为神奇。衡量结尾的优劣标准则是看它是否让人思索或令人回味。哪怕你所写文章的主体并不出色,如果能在结尾作惊人之笔(尽管这也不太容易),则至少没有令坚持读完你的文章的人彻底失望。如何才能能使开头和结尾收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特色的开头、结尾吧。

  “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安娜·卡列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故乡》的结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正当我们打算为路瓦栽夫人舒一口气时,《项链》的作者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结尾。

  这些开头和结尾或使我们顿悟,或引我们深味,和作品本身一样,总是令人终生不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题在《红楼梦》开头的这首小诗道出了创作所付出的全部苦衷,自然这首诗便随着《红楼梦》的不朽而不朽。后来,高鹗为《红楼梦》未完成稿作续,不幸被很多人斥为败笔,这些我们且不去评论,但无论如何,高鹗题在结尾的那“四句谶语”至少是巧妙地呼应了曹雪芹的开题,并对曹雪芹的创作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不失为一个出色的结尾:“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我们如痴如醉或者泪流满面地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虽未必尽解“其中味”,却不总有会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吗? 事实上,我们读到的任何一个看似作者信手拈来的成功的开头或结尾,都是作者精心的创造,是心血的付出。以《红楼梦》为例,大观园众少女曾举行一次欢乐颂般的诗会,这次空前绝后的联诗活动却由大字识不得几个更别提诗才的凤姐开头。凤姐自嘲的开头是一句“粗话”,但当我们联系整个联句和大观园的结局,我们便不能不说那个头起得既恰当又新奇,“一夜北风紧……”真是意味深长。我们不但看到凤姐对大观园世界即将来临的不祥命运的预感,还读到了凤姐自身心境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当大观园世界还是阳光普照的时候,凤姐已经下意识地感到“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地逼来了,只是她回天无力。的确,我们从黛玉“无风仍脉脉”和宝琴“不雨亦滞滞”的高潮并收

  尾的联句中体味到了很快就将降临到大观园的悲剧。是凤姐随意地念了那么一句“粗俗”的开头吗?不,是曹雪芹,是曹雪芹的心声泪痕。

  2018年语文高考作文技巧专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有人对前人有关开头和结尾的方式、技巧作了总结,得出了下面几条可以供我们作文时借鉴的模式。

  1、开门见山法。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地入题。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很值得学习和研究。“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线索式。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有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老舍《养花》)

  (2)情节式。开头扣题而且在不作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引人人胜,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

  (3)简介式。文章起笔就开始写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主要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如朱自清的《白水潦》的开头:“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潦”。

  (4)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主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

  描绘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绘自然环境,一是描绘社会环境。从所用的笔法看,由于开头篇幅的限制,使用工笔描绘的并不多,大多数此类文章都用的是简笔勾勒。所以,描绘环境开头法的使用,笔法往往不是重点,重点主要表现在表达的角度和使用的目的上。用描绘环境法开头,主要有两种表达技法。

  一是客观描绘式。可以从陈述者的角度,从作者的角度,直接叙述介绍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不受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观察点的限制,便于作者显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展示环境的特别风貌。如鲁迅《祝福》的开头。

  二是人物视角式。即从人物视角的角度,从人物观察的角度,描叙人物周围的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从人物的视野着笔,所以描写真实细腻,真切感人,同时由于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影响,这种描绘又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如孙犁《荷花淀》开头对夜晚水乡环境的描绘,都是从水生嫂的视角来写的。

  三是人物感受式。即从人物身临其境的感触的角度来描写景物,显现环境。这种表达方法,由于人物的主观因素强烈,往往使笔下的景物、环境具有更加浓厚的感彩,有时也会使读者如身临其中。如巴金的《灯》的开头。

  在实际运用中,环境的描写用在记叙文类的开头,多半表现为景物的描写。而初学写作者由于不大了解写景对表现文章主题、文章情感、文中人物的作用,往往无的放矢地进行景物描写,有时表现为生拉硬扯,不管人物好坏,不管背景优劣,都是“春暖花开”、“山欢水笑”;有时表现为滥用词汇,反复堆砌。因此,我们须要明白,景物的描写是有它特定的作用的,在写作中,应结合下面各点有目的地安排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设置人物的活动场景;二是烘托故事发生的背景;三是渲染故事发展的气氛;四是表现人物的心境;五是抒发人物的情感,或是直接向读者展示山川、古迹、胜景的美好,这在写景抒情散文和游记中是很多很多的。所以,写景开头,一要注意目的明确,不可随兴之所至,二要注意突出特点,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铺陈,就是铺叙。铺陈开头法就是铺叙一段较长的文字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在实际运用中,它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预伏铺陈。这种铺陈往往用在小说的前面,它似乎埋有伏线,读了开头,会使读者想到文后的故事与这开头的内容有关;它也往往用在散文、说明文的前面,为作者抒发情感、说明事物进行铺垫。我们看下面两例开头。

  母亲时常批评我:“日不做,夜摸索。”我自知积习难改,只好报以抱歉的微笑。真的,白天琐事缠身,生命消溶在不知所以的忙碌

  中,没完没了的开会、跑腿、磨嘴皮,无法心安神宁,如同大河旋涡上的水花,不知自己从哪里卷来,也不知将要卷往何处。只是晚饭后才轻松地舒口气,拧亮台灯坐上几个小时,或浏览书刊,或即兴练笔,仿佛踏入自由清静的乐土,意识到有个独立的“我”存在。(小说《停电那天晚上》)

  水,普普通通,唾手可得。我每天都在跟水打交道:一上班,头一件事情就是拎起热水瓶去泡水;在家里写东西,也总是倒上一杯水,放在案头;出去采访,刚跨进别人家的门槛,还未开口,主人便倒了一杯热水,放在茶几上,上街买东西,口干了,茶摊随处可见,汽水、雪糕之类也在三五步内可得……(叶永烈散文《甘露赞》)

  读了前者,读者一定会想到,“我”不喜欢白天,而喜欢晚上家中那一片乐土,肯定有一桩事发生在“我”习惯于清静活动的晚上,“干扰”了“我”的生活,激“我”的思索。读了后者,细心的读者会想到,开头对“水”的叙述,把“水”说得平凡、普通、量大,而题目又是“甘露赞”,作者会不会由此而写到水的珍贵、可爱,意义重大。如果把这两篇文章读完,会证实读者的推测是比较准确的。所以,这种预伏铺陈式开头用于小说,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用于散文,则会带有一定的情感性。

  学习“铺陈开头法”,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要太罗嗦,这样会把开头写得太长;第二,不要太激情化,这样会写成“抒情议论式”开头。

  抒情开头法,以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写人叙事散文为多见。充满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于情感的熏陶之中。抒情开头法中的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人们的“直抒胸臆”,即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公开地直接地表白自己的爱憎,抒发为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作者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直接抒发感情。即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鲜明坦率,真切动人。

  我进九嶷山那天,刚好雨过天睛。只见舜沅峰后,袅袅婷婷地飘出一缕缕白云,如柳絮,似轻烟,体态轻盈盈,神态闲悠悠。谁料一霎时,那白云竟陡然增多,一团团从山后涌起,一簇跟一簇,一团接一团。这奇异的风云变幻,使我为之一怔,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你看,山那边真像有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力撕扯着棉絮,向这边抛掷过来;又像一幅绝妙的丹青,画家在碧绿的画面上一层又一层地涂抹着铝粉。顷刻,半座舜沅峰已被白云萦绕,宛如一位少女披上了雪白的纱巾。

  作者以饱蘸赞叹之情的笔墨,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九嶷山之舜沅峰上自云变幻的奇丽景色,确实做到了景中注情,情由景生,让这

  “九嶷山上白云飞”的精彩美妙的一幕,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并没有如文章标题所示,用一唱三叹的“美啊!九嶷山”去装点文章的开头,而这间接的抒情方式却又处处表达出对“美”的赞叹。

  运用抒情开头法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直接抒情的文字不可太长,感情不能流于空泛。第二,间接抒情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渗透”,防止生硬拼凑或“补贴”、“附加感情。第三,运用间接抒情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多样变化,以摆脱笔法单调落入俗套的状况。

  比,就是比喻,就是用某事物去形容、表现彼此间有相似之点的另一类事物。兴,就是起兴,即写作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比和兴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它们由于在诗歌中的广泛运用而自古延续发展至今,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比兴”。比兴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在各类文章的开头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此法出现在文章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其一为“比”。即以“比喻”作为文章的开头。文中所表达的,可以是个别事物之比,可以是多种事物的比,也可以是文中所塑造、所寄托的整体形象的比。比喻用于文章的开头,形象、生动,别有一种美的韵致。如郭沫若的散文《白鸳》的开头:“白鸳是一首精巧的诗。”

  “兴”即从旁写起,由远说来,“先言他物”作为文章的前奏,再言及自己所要记叙、说明、议论的事物,如可以由景而兴情、由物

  而言志、由虚而写实等等,用作“兴”的事物,与要叙说的对象之间,往往有着某些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比兴”即文章的开头既用比喻,又用起兴,是比中有兴,兴中有比,既有联想又有比喻的修辞功效。如宗璞的《西湖漫笔》的开头:

  平生最喜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是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文西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此例开头是以兴带比,比中有兴。作者先抒怀起兴,表现对山水的喜爱;但作者又不急着言及西湖胜景,而是以观赏名画作为比喻,来形容对山水之类的领悟,于是这比喻又起着“兴”的作用,让作者的笔触进入“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于是这长长的两段,对下文要精工描绘的西湖之绿作了强烈的、浓重的烘托。

  在比兴开头法中,有的有比无兴,有的有兴无比,有的有兴又有比。这只是基本规律,比兴法的实际运用,还有许多精妙深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钻研、理解和运用。

  开头就让主要人物或线索人物与读者见面,或详写,或略写;或简笔勾勒,或工笔描画;或动态描述,或静态刻画;或个体介绍,或集体展现;或单纯描写,或背景烘托,展示出千姿百态、个性各异的人物状貌,从而“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将这些笔法归类,可主要分为四类。

  一、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如茹志鹃的《离不开你》,开头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

  她是谁呀?有三十多岁了,长得可真称得上美丽。高高的身量,典型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

  二、介绍式。即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或从作者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头介绍了人物的性格: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

  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三、烘托式。即从环境与人物的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品开头。如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的开头,显现了苏比生活的环境和故事发生的季节:

  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冬天迫在眉睫了。

  四、映衬式。从人物之间的动作、语言、外貌、年龄乃至身份、地位的关系着眼,让不同的人物同时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使人物互相映衬,或正衬,或反衬,为表达文章的中心内容服务。如叶圣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作的小说《赤着的脚》的开头:

  中山先生站在台上,闪着沉毅的光的眼睛直望前面,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他的夫人i宋庆龄女士,站在他身边,一身飘逸的纱衣恰称她秀美的姿态,视线也直注前面,严肃而带激动,像面对着神圣。

  前面广场上差不多挤满了人。望过去,蜜蜂一般一刻不停地蠕动着的是人头,大部分戴着草帽,其余的光着,让太阳直晒,沾湿了的

  头发鸟油油发亮。广场的四周是浓绿的高树,枝叶一动不动,仿佛特意装饰这会场似的。

  文章首段将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的形象相互辉映,紧接着又将无数的群众与孙、宋二人相互衬托,表现出一种和谐而庄严的、宏大而又有中心的大会场面。运用“人物描写开头法”要注意,人物描写必须为铺叙事件、展开故事情节服务,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点缀或摆设。作者的情感必须贯注在人物描写之中,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另一方面也为铺叙故事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有的文章在开始时便设置一个疑问,以富于力度的语言,或反问,或设问,或质疑,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这种开篇方式,我们称之为“设置疑问开头法”。此法的关键在于设“问”。只要手法得当,角度正确,语言得体,各种文体的写作都可以用此法开篇。

  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好的文章结尾,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切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讳浅薄空乏,淡而无味,也不可千篇一律,面目可憎,惹人生厌。

  好文章的结尾的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出发,选择恰当结尾,给人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写好文章结尾对于提升学生的感情能力、创新精神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有文采”指的是如下四条:①词语丰富;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意蕴。要达到有文采,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较扎实的文字表达功底。一是语言表达的激情,有一气呵成之势;二是博览群书,涉及的知识多而广,联想丰富。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危险之剑)”、“潘多拉魔盒”、“多米诺骨牌”这些特殊用语的出现,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说文笔有“才

  华”,也是指文采。有文采的文章,一般要达到如下六个方面: ①善于引名言,用得恰当、妥贴,引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语言洗炼,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③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④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反复,或反问;⑤层次分明,段意呈递进关系;⑥构思有竞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华丽的色彩”。以“文采”论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通俗地讲,语言有文采,就是话讲得漂亮,读者感到美。说得文雅点,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有个人风格。这些既是构成文采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习得文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还必须指出的是,有文采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追求词采华丽,句式整饬,更不是堆砌辞藻,故弄文雅。讲究文采,并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文采,讲究文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三方面问题。在词语方面,注意不要一味追求辞藻华丽,结果导致堆砌辞藻,叠床架屋,这样反而会因辞害义。汉语词汇丰富多彩,每个词语都涉及内涵的深浅,外延的宽窄,色彩的褒贬,语势的强弱,搭配的可否,一定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在句子方面,要注意达意传情的真,切不可为了语言的工整,一味铺排对仗,大肆渲染夸张。汉语的句式也是灵活多变,摇曳多姿,宜整则整,该散则散,宜长则长,该短则短,都要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三个方面,即在追求段与篇的文采时,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和谐,整体的风格,要华丽则全文华丽,要朴素则全文朴素,要幽默则全文整体格调都是幽默,不能因追求某一处、某一笔的文采,导致全文语言格调不一,段与段不能和谐统一。具体解说如下:

  1、.用词生动。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字立纸上”,那就是说词语必须有活泼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生动。用词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历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

  说服力。评价用词是否生动,一个最常用的办法,是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有象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单调呆板的词语。

  用词生动,是衡量语言文字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语言文采的首要标准。一般地说,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表现在用词上。词语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有情趣,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甚至即使整篇文章语言不是很优美,但某些关键词语用得生动传神,也能为文章增加不少亮色,获得好评。相反,词语干瘪,索然无味,段和篇也就无文采可言。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无论多么优美的语句,多么动人的表述,都离不开一个一个的“词”。词汇丰富,文章自然会流畅生动,优美动听;词汇贫乏,语言必然会平淡板滞,缺乏文采。关于这个道理,秦牧有一段极为形象的比喻:“一幅‘微粒显影’的照片,所以清晰好看,原因之一,是由于在每一平方厘米里面,它所能够容纳的浓淡深浅的微粒的数量,比其他普通照片要丰富得多。一幅精妙的彩画或者刺绣,它的颜色所以那么逼真,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画家或者刺绣者的颜料和丝线的色彩是异常丰繁的,仅仅是一种红,从浅到深,可以分成十几种色泽。”这两个比喻生动深刻地提示了词汇丰富对于文采的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词汇是否丰富,也就成了衡量高考作文语言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

  和词汇一样,现代汉语的句式也是极其丰富的。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常式句、变式句;从语气上看,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些句子各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也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因此,记叙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阐发一种道理,该用哪些句式,不该用哪些句式,都得费一番思量。

  茅盾曾说过,“造句技术要点”就是把一连串句子组织得“严密而多变化”。这确实是初学写作者造句的“诀窍”。“严密”是选择句子的基本要求,是说句子首先要合“格”,合“规”则“通”,合“意”则“达”。“多变化”则是对句子从文采角度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段话,一篇文章,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对语言的再加工。一切修辞都是为美化语言,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格,能使语言熠熠生辉。问题是许多同学记住了不少修辞格,如果做辞格辨别题,定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哪一句用了哪一种修辞格,但一旦自己作文,就不善于或者根本没有习惯去用。这里主要强调两点:

  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善于选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文采,哪怕是只记住一两个辞格名称,但只要能在自己作文中惯于运用,善于运用,也是好的;

  二、我们所说的“善于运用”,不仅指平时作文,更指高考作文,大凡优秀的高考作文,总是十分恰当地运用了或多或少的修辞手法。

  “意蕴”就是内在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语句要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不同的文章,因内容、目的、对象以及环境不同,语言有或显或隐的不同特点。有的文章要求“辞达而已”,语言简洁晓畅,明白如话,读者一览无余;有的文章则“语贵含蓄”,言不穷尽,意不显露,读来耐人寻味。实际上好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个人风格”对同学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通俗地讲,个人风格就是个人的语言特点。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性格爱好、思想认识、文化素养等的不同,文章中、作品中,甚至包括日常谈话中——一句话,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显出各自

  不同的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而且比较稳定的语言格调和气派。这就是个人的语言风格。

  个人风格是个人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个人惯用的选词、造句和特有的表现手段以及修辞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虽然千差万别,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修辞学家根据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貌和格调,把语言风格分为藻丽和平实,含蓄和明快,繁丰和简洁,庄重和幽默,豪放和柔婉等五组共十种两两相对的类型,这些就是个人语言风格的外在特征。

  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标志,因而也就成了衡量有无文采的最重要的标准。当然,高考作文中所要求的风格,不能和文学家、文章家的个人风格相提并论,也不能完全用理论标准去衡量,但至少应该做到两点: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能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柄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飞升。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神舟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天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雷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登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一坡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奇丽风景。

  一片诗词,缠绵悱恻之间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排比、引用)——《拣尽空白终见风景》福建考生

  落日熔金,暮云四合,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无语,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让人忆起了你,用缕缕青丝熬

  成了白发沧桑,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那一方空灵,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风景。(短句、诗化语言)——《拣尽空白终见风景》福建考生

  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不安的世界留一点空白,哪怕只是一点点,却能挽救无数溺水的精神失陷者。(排比、引用)——《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福建考生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排比)——《空白中的独舞》福建考生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

  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排比、引用)——《拒绝空白》福建考生

  这个半命题记事文的限制词主要是“第一”,一定要属于自己首次的,绝不能是第二第三次的事。由于并没有限定什么性质的事,就给写作的人提供了选择余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虽然可以自由选择所写的对象,但要选得好,却也并不容易。一个人首次遇到的人和事必然很多,不能随便找到什么就写,一定要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可以说,材料选择的好坏,是这个题目写得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一、顺叙式:开头点明第一次的内容,然后按时间顺序进行,最后应再次点明题目“第一次”。

  二、倒叙式:开头先简要讲述自己遇到的第一次事(或人)的结局,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记叙。

  首次开端起始发端问世出现形成引发发起萌发刚刚刚才首先始终终于随即顿时旋即立刻马上初期早期肇端肇始苗头序曲序幕前奏先声开场

  暑假里,我一个劲地嚷着要出去打工,妈妈说:“真想的话就上我那小店里来吧!”我挺开心,找我妈这样公道的老板,不容易。好!我们当即拍板。

  第一次走马上任,虽说只是个小小的营业员,但总想“烧它几把火”。不多久,急急忙忙地闯进来一位小姐,她选中一件礼品高声说:“要了!请包装一下。”我七手八脚地翻出包装纸、双面胶、剪,刀……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装!该死的!平日里别人送的礼盒是怎么弄的?这样?不对,太浪费纸了。那样?唉,不行!一张纸都快被揉皱了,我满头大汗,恨死了!那小姐看着手表,也急得要命。“求求你快点,我要迟到了。”“我也急了,我还求你呢,你,会不会?一块动手吧!”于是顾客与我这个“营业员”通力合作,一起进行包装,我想这也许是个“创举”呢。还是不行!那小姐想“打道回府”了,我慌忙好声好气地拉住她。“病急乱投医”,我忙把店门口卖冰棍的老阿姨拉进店,老天有眼,她竟然会!

  送小姐出店门时,我大大地松了口气。突然觉得不大对劲,呀,包装费!包装费忘收了,可转念一想,自己那副德性,还好意思向别人要包装费?!得了,自己贴吧。

  回家,吃晚饭时妈妈问:“打工赚钱的滋味怎么样?”我一脸苦相地说:“不好受。”这时方才想起一句“至理名言”:赚钱不容易!想想平日潇洒花零用钱的“一贯作风”,不免汗颜。

  【点评】未走上社会,往往把一切都看得太简单,走进社会,就会发现“闯世界”并不那么容易,有时候还会出点洋相,不要说干什么大事,就连小小的营业员也是不好做的。文章虽然不长,但对自己被第一把火烧得“焦头烂额”的情状描写得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具妙处,形成巨大的反差,可以说给我们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朋友们上了一节生动的预备课,颇有教育意义。

  夏日的黄昏,静谧而柔美。窗外夜来香那馥郁的芬芳一阵阵袭了进来。我默默坐在窗前,轻轻地打开了日记本。一页页的日记仿佛又为我展现了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飘散着泥土和绿草的清香,那浓郁的乡情溢满我的心房。哦,多么难忘,我第一次到乡村生活,第一次真正走向人生。那年,我刚满17岁……

  一条蜿蜒的山路像衣带缠绕在山腰,我们的自行车队沙沙地行驶在公路上。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为了到乡村搞一次社会调查,更为了体验一种新生活,来到这绵绵群山之中。不知谁欢叫了一声:

  “到啦!”精疲力竭的我循声望去,不由地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好一派田园风光!我们来到的小山村,一边是碧绿的田野,一边是绿浪滚涌的群山,远处隐隐传来阵阵浪涛声,那是秀丽的太湖。农夫在田野里躬身耕作,羊儿在树下安详地啃着青草,摇着尾巴的小狗欢快地跑了过来。艳阳下那一汪碧水更显得可爱,几只白鹅悠然浮在水中,欣赏着自己婀娜的倒影。村里升起了缕缕炊烟,空中飘荡着饭菜的香味,几个农家妇女正忙着赶咯咯直叫的小鸡。我第一次发现大自然竟有如此动人的天然色彩,田园风光竟是这般秀丽,一切疲劳和担忧一扫而空,我的心就像这蓝天,第一次变得这般明净,纯洁。

  我们在一家好客的农民家里住了下来,开始了三天崭新的生活。乡村的生活是这般富有乐趣,虽然也是艰苦的。或许是入乡随俗吧,我很快适应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格调。我们第一次用冰凉的井水冲洗双脚,第一次用干草升火做饭。那火烤得我们大汗淋漓,那烟呛得我们直流眼泪,尽管如此,我们还咯咯地笑个不停。我们第一次尝到了用大锅烧饭特有的喷香。饭从来没有吃得这样多,要在家里准会被封为饭桶。是的,自己动手做的饭莱特别香。夜晚,有叮虫叮咬,它们放肆地欺侮城里人,我们不得不用花毯子裹着全身,写调查笔记,和伙伴们下棋。尽管浑身奇痒难受,但我们的精神相当充实,情绪特别欢快。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一个人要学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甜的和苦的,那时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其实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在乡村,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社会调查。白天,我们到乡政府听干部介绍;夜晚,我们深入农民家进行聊天似的谈话,我的心真正被一

  种全新的感受包围着。农民,在我心目中,虽然勤恳、朴实,但缺乏知识,更没有像我们所具有的情趣。但现在我发现,中国的农民是那样勤劳勇敢。他们能实干,还具备我们缺乏的魄力,他们的谈话虽无华美之词,但却深明大义。他们也在努力学技术、学文化,有理想和抱负。我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农村改革中的变化,不光是行政单位的名称和联产承包等等一些新名词。第一次感受到了农民对党对政府朴实而深挚的感情,也第一次体验到农民的劳动是何等的辛苦。我惭愧了,我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农民,他们那样善良;我深深爱上了乡村的一切,它是这般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我也真正感到了乡村的可爱,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当农民的孩子把那甜酸的杨梅塞进了我的嘴里,我一把抱住了孩子,我明白,我和这山、这水是永远不能分的了。

  紧张工作之余,我们也兴致勃勃地开展了活动。最难忘的便是登山了。烈日炎炎,烤得我浑身冒汗,脚下的暑气蒸得我双眼发花。我被山上松林中那从未见过的粗大的毛毛虫吓得连连后退,草丛里的刺又扎得我直想叫。但手中一束火红的金叶菜花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咬着牙,紧紧跟在伙伴们后面。我的双脚被刺得通红,衣裙早已湿透,我第一次尝到了这样的苦楚和疲倦,也第一次经受了这样艰苦的攀登。但当我站在山顶,眺望着周围秀丽的风光,我终于领略到了高踞险峰的无限风光。或许,人生的高峰,也是这样去攀登的吧。我们也曾泛舟湖上,到湖中一个小岛探探路。虽然,岛上那红艳艳的野花使我深深动心,虽然礁石那边雪一般的浪花使我那样心神向往,然而我却步了。我没有勇气再和刺毛虫较量一番。我抚摸着同伴采给我的野花感

  激地笑了。人,不可能一下子适应所有的环境,但我既然有了第一次,我以后会勇敢跨出第二步的,我相信。

  三天,在人生的长河里只不过是三朵多么渺小的浪花,但这三朵又是多么珍贵的浪花。我经受了那么多的第一次,尝到了那么多的奋斗和追求的欢乐,虽然也有偷偷落下的眼泪,但我感到了充实,一种从未有的充实和愉快。

  我们离开村庄,夕阳正在西下,那火一般的晚霞燃烧在我炽热的心中。我多想亲吻脚下深厚的泥土,多想再抱一下农家的娃娃,我第一次感到了一种那样深、那样沉的乡情撞击着心怀。我感到,第一次感到,我成熟了。从这儿起步,我将不再害怕生活,因为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真、善、美,那么多欢乐,当然也有痛苦。是的,有第一次,我不再害怕第二次,我愿,我渴望扑向生活,去经历欢乐,也去经受痛苦;准备胜利,也准备牺牲。

  我走了,一颗星却永远留在那高高的山上,微笑着俯视着那里的一切,俯视着我第一次到过的那个小村庄。

  【点评】“三天,在人生的长河里只不过是三朵多么渺小的浪花,但这三朵又是多么珍贵的浪花。我经受了那么多的第一次,尝到了那么多的奋斗和追求的欢乐,虽然也有偷偷落下的眼泪,但我感到了充实,一种从未有的充实和愉快。”短短的三天时间,久久的回味思考,朴实的农村生活,淳厚的父老乡亲,真挚的思想情感,未有过的体验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萦绕不去的乡土情结——构成了文章特有的意韵和情致,它可能对“我”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促进“我” 的成熟,提升“我”对人生的认识,使“我”从一个新的视角、新的层面去认识农村,认识农民,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这就是这个第一次的特有的魅力。相信你的人生旅途中一定会有更加精彩、更加动人的第一次出现。请以“我的第一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下你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

  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 这篇议论文,是典型的运用“推迭式”结构的作文。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次阐述。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罗曼·罗兰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维尼人对快乐的感受有逊于对痛苦的感受。——李维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鲁迅

  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伏尔泰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居里夫人

  信念是由一种愿望产生的,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希望相信才会相信,有一种利益所在才会相信。——斯特林堡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亨利希·曼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培根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居里夫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列宁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邵雍《迷悟吟》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无材料提示的话题作文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类型,如上海高考卷去年的作文题为“杂”,今年的作文题为“忙”。因为无任何提示材料,乍一看让人感到茫然不知从何着手。不要慌,这类题目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同学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拓展思路,构思行文。

  一、就其本身进行探讨,如“缺”的存在的确令人遗憾,但它的积极意义更不能忽视:正是因为存在着“缺”,这个社会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善。如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哲学家对社会与人生的

  思考,不都是出于此吗?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不正是人们不满足于“缺”的结果吗?

  二、展开相关联想。由“缺”字我们很容易能够想到“缺点”、“缺憾”、“缺失”等等,我们生活中“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点,落脚到某人某事上,完成一篇记叙文。

  三乐鱼电竞、展开对比联想。我们可以由“缺”联想到“圆”,它们就好像黑与白,是缺憾与完美的对比,是生活的两极。在现实社会中,“圆”是相对的,“缺”是绝对的;“圆”是暂时的,“缺”是永恒的,“圆”是最终的梦想,“缺”是无法逃避的过程……世界永远充满缺憾,完美不可能永恒,因为当它变得完美的时候,就是它停滞不前的时候,此时也正是新的“缺”产生的时候。

  站在青春的末尾,无奈。生命原本残缺,生命怎会完美?它是上帝给人类最宝贵的馈赠。对于如此宝贵的东西,涉世未深的我们怎会明白如何使用?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度过宝贵的青春,都只能是浪掷。

  是愿意用闪亮明媚的青春为自己原本渺茫的前途加上一枚可有可无的筹码吗?还是特立独行“唯心”地抛洒掉黯淡忧伤的花季雨季呢?告诉你吧,你面对的只是霍伯森的选择。选择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因为,选与不选的结果都一样。

  自称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生命注定与其它动物不同,因为它们注定残缺不全。古代的哲人便对出世还是入世犹豫不定。出世便注

  定要抛弃功名利。乐鱼电竞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qdeptok.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