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景观设计师向笔者抱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人工湖里的鱼太多了,天天抓也不见少。笔者不解,湖里有鱼不是挺好嘛,为啥还要抓它们?设计师解释,人工湖建好后,来放生的络绎不绝,使锦鲤等淡水鱼类超量繁殖,把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吃得一干二净,不仅打破湖里的生态平衡,也导致水质急剧下降。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据了解,我国不少地方有放生祈福的习俗,每逢佳节吉日,或将一笼笼鸟儿放归山林,或将一船船鱼儿投入江河……可这种“善举”不一定是对动物和自然的真正关爱。
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物种,都不能随意放生。据报道,近两年来,泰山上的松鼠抢了猴子的名声,成了令人头痛的“山大王”。它们成群结队下山“打家劫舍”,使附近农民种植的核桃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这些松鼠不是泰山原有物种,是人们放生的,由于当地缺少蛇、狼、豺等松鼠的天敌,松鼠的繁殖速度又极快,这才泛滥成灾。
有时候,放生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与环境污染和某些人为因素结合后,其危害就会急剧放大。
“放生”凸显了人们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怀,但是切不可率性而为。因为每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对平衡,如果不考虑物种的种类、数量、比例等,随意放生,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2012年2月14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下称“它基金”)向证监会提交吁请函。本月22日,它基金又前往证监会办递交第二轮联署重量级名单。
据悉,此番加入共同呼吁取缔活熊取胆的知名人士有:姚明、申雪、赵宏博、张纪中、杨澜、汪峰、文章、马伊琍、孙俪、邓超、孟京辉等。
吁请函称,归真堂一旦上市,将引发社会各界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激烈争辩,并可能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能力和公信力产生质疑。因此,它基金恳请证监会及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对归真堂的上市申请不予支持和批准。
姚明、杨澜等关注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它基金,呼吁归真堂上市,希望早日终止“活熊取胆”。
据悉,姚明在2012年2月22日它基金联署签名活动中,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支持它基金此次倡议取缔活熊取胆业的活动。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生命是平等的,而“活熊取胆”极其残忍。中医中药固然要发展,但动物也有生命权,我们不能为了人的生命,而漠视动物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拯救黑熊!
永定河被北京人称为母亲河,但历来脾气暴躁,不时改道,频发洪灾,乐鱼电竞不见母亲的一丝温情。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河水断流,河床遍布大小不一的挖沙坑,飘荡着漫漫沙尘,成了不折不扣的“永痛河”。“事实证明,‘硬治理’的老路走不通。”北京市永定河改造工程的总设计师邓卓智介绍,历朝历代对永定河的治理都带来了不同的“后遗症”。
利用现代水利工程技术,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水患?上世纪50年代,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并筑起许多大坝。由于大坝截流,永定河变成了干涸的“死河”,河道堆积了大量泥沙,为北京沙尘暴提供了1/5的沙尘。水灾不再,“黄灾”又起,人工治水又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治水不能把水治死,要高度重视生态因素。”邓卓智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永定河治理采用了“柔性修复”的办法,让大自然自己工作。例如,在岸边设置透气的“网箱石”,防止洪水对岸基的冲击;采用“连柴捆”、扦插柳枝、养植水生植物等办法,解决固堤、清污等问题。
治水,不仅仅是有关“疏”与“堵”的工程问题,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名‘河道整容师’,不能光想着当‘硬汉’,还要有更多的‘柔情’。”邓卓智感慨地说。
治水重在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堵截!这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昭示的哲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治水也涉及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遇到问题要尽可能地采用疏导的方法。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哪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冒雨送去了5000元……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记不清了。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8年多来,靠卖羊肉串维持生计,却毅然把攒下的血汗钱全部拿出,资助上百名贫困生。艰难冷却不了他的热心,苦难改变不了他向善的信念。凭借一颗炽热的爱心,他越走越远。“让世界充满爱”,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声吗?
南医大护理学院11级的李娟同学因罹患黑色素瘤不幸去世,她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学校解剖楼,供医学事业研究。2012年2月28日上午10时46分,21岁的李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她乐观地安慰亲人:“爸爸,我们要现实一点,我知道治不好,但我要走得快快乐乐。”她说,“希望我的生命让教授们研究出新药。”在弥留之际,她露出女儿的,让人无法遏制眼泪,却又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暖意,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共鸣吧。我们无法消除这个苦难家庭的悲痛,但我们可以和这个家庭的心脏一起跳动,一起承受。
这是个平凡的女孩,不为人知,但她的去世给社会带来了震动。在微博上,众多网友向这位女生表示敬意。这位平凡的女子实实在在地震撼了无数人。她是邻家的女孩,她是街道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她是普普通通的学生,甚至,她是一颗流星,但是,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90后女孩的光荣与梦想。“平凡的人们总给我最多的感动”,说的就是这个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爱是永恒的!李娟心怀大爱,坦然面对死亡,将生命献给了热爱的世界。生命是脆弱的,然而拥有爱的生命无比坚强,其光芒足以照亮世界。
2012年2月19日,湘潭湘乡,2岁的小婧婧被困火海。其母亲杨朝霞奔走呼救,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漠然转身,59岁的吴谋纯却毫不犹豫两入火场救出孩子。
事后,有人问吴谋纯,为什么同时听到杨朝霞的求救声,那个男子拔腿下楼,而你却毅然冲入火场,吴谋纯说:“我不能管别人怎么想,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孩子的爱,驱使我毅然跳入火场。”
吴谋纯火中救人壮举在网络上迅速传开,网友称她和抱起小悦悦的第19名路人陈贤妹一样,都是“最美奶奶”。可在邻居眼中,吴谋纯的英雄之举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吴谋纯在小区内是出了名的“活雷锋”。
湘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兴旺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为吴谋纯争取“见义勇为”等荣誉,在老人身上,体现的是闪光的雷锋精神。
“她(吴谋纯)全然不顾自己,只叮嘱我们找水给孩子洗把脸。然后急忙撩开婧婧额前头发,一遍遍摸着孩子的小脸蛋。发现孩子没有一点损伤后,吴阿姨竟放声大哭起来。”忆起当日场景,住在隔壁楼的金美钟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她当得起‘最美奶奶’的称号。”
是良知和对孩子的爱,驱使吴谋纯做出英雄的举动。的确,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使人变得勇敢。
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
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出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吴孟超,50年来,呕心沥血,恪尽职守,推动了中国肝胆医学的起步和发展。年近90,仍战斗在手术台前,足见其对医学事业的执著与高尚的医德。坚守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最基本的体现。
一名头戴雷锋帽,身着军绿色棉大衣,手持钢枪的男子笔挺挺地站岗,这是中国首善陈光标的雷锋扮相。3月14日,此装扮在微博上曝光后被火热转载,引来众多网友热议。当然,褒贬兼而有之。
“‘雷锋陈’绝无恶搞陈光标和雷锋之意,这是我对雷锋精神全新的理解,也是雷锋精神不断成长的结果。”作品创作者舒勇先生说,用陈光标的身体结合雷锋的经典形象,为后人见证和理解雷锋精神以及历史留下一种非常独特的路径。
“舒勇先生将我做成雷锋雕塑,首先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向雷锋致敬的从内到外的神圣感,其次也是我想做新时代雷锋的一次公开宣言。”陈光标说。而对一些网友的非议,他不想争辩,因为他只想着用更多的精力去回报社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陈光标陆续制作了关于雷锋的微电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号召更多的人行善。
中国首善陈光标以雷锋的形象和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眼前一亮。这是雷锋形象的再现,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回归。而重现雷锋形象,则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
近日,一位80后上海姑娘在地铁站反扒,小偷发现行迹败露,在地铁车厢关门前把手机丢回给了被害人,之后恼羞成怒对姑娘一阵猛打。由于没有人赃俱获,且被害人未出面指证,警方一时不能立案。此事一经披露,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所幸被害人几天后主动向警方报案并配合做了笔录。
民间反扒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应该鼓励和支持。然而,由于对见义勇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很多时候,反扒志愿者必须自己找第三方证人,否则一旦被害人由于怕多事、怕麻烦而退缩,见义勇为者便很难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在我国,由于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律条文从立法上保障见义勇为申请、认定及后期赔偿、补助等事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为好心人立法已成为社会共识。
法律界人士认为,民间反扒,没有执法的依据和资格,很难有一个确定的名分和定位。就算是人赃俱获,受伤的反扒者也只能自己负责医药费,这也成为许多反扒者郁结于心的一大“硬伤”。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成员吴皓表示:“我认为需要为好心人立法。为好心人立法利大于弊。”吴皓说,针对犯罪行为而言,见义勇为只是道德层面的概念,要如何切实保障见义勇为者的行为,还需要法律来规范。
见义而不敢勇为,好心人往往得不到回报,甚至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这的确是当前社会的一大“怪现象”。因此要健全法制,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2准时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家人都以为他是去睡觉了,其实他在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家里还没有空调,小屋里非常热,但他天天坚持写到深夜。写完多少,他就往壁柜里面藏多少,家里人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写呢?因为海岩只读了四年书,连小学都没毕业,他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怕别人说自己“好高骛远”。
海岩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共47万字。有一天,父亲在壁柜找东西,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手稿,就问:“海岩,这是谁写的?你是不是在写东西啊?”海岩只好承认了。于是,父亲成了第一个读者。过了几天,他问父亲:“写的怎么样啊?”父亲说:“什么怎么样?写的什么乱东西?我要不是你爸,根本就不看。”隔了两天,父亲问:“后边的书稿呢?”海岩暗自高兴,看来父亲是感兴趣了,是想继续看下去。海岩带着书稿,满怀希望地找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个副总编。副总编问:“你写没写过短篇呀?你写没写过中篇呀?你写没写过散文啊?”
“哦!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不看了吧。馒头得一口一口地吃,碉堡得一个一个地拿,仗得一个一个地打。你呢,先从小的学起,然后再去攻长篇这个堡垒。你说对不对?”海岩只好把书稿抱了回来,可他不死心,这毕竟是自己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47万字!于是,他又把书稿寄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
海岩等了三个月,既没有回话,也没有退稿,便去找总编。他还是一眼看到自己的书稿还没拆封呢!
总编问:“你写的是什么啊?”海岩说:“我写的是警察。”“那你寄到群众出版社去吧。我们这是一个文学出版社,我们这儿不大出这种写警察的东西。何况邮寄来稿的采用率,也只有千分之一。”
海岩说:“书稿已经在这里躺了三个月了。这样,你先少看一点。如果你咬一口,就不往下咬了。如果觉得是馒头,你就再咬一口。”
总编反问:“你就这么自信?”“看完一章,你觉得不能往下看了,你就退回给我。也有可能你看完第二页纸,你就会觉得咬到馅了!”总编同意了。
隔了一个月,海岩得到了出版社的通知: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于1985年出版。《便衣警察》出版之后,引起轰动,获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全国首届侦探小说佳作奖;电视连续剧剧本《便衣警察》获飞天奖、金鹰奖和金盾影视剧本奖。
《便衣警察》出版之后,海岩连续八年保持每年80万字的惊人出版量。他的代表作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平淡生活》、《深牢大狱》、《海岩文集》(7海岩大概是当之无愧的了。
前不久,杨澜采访海岩之后,在总结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时写道:“他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是有心人,这人生啊,敢情就没有什么是被浪费的。”
不错,从根本上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既不是有靠山人
从2010年11月12日开始的广州亚运会,各大赛场以及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身着绿白两色相间志愿服、手执“大拇指”招牌的亚运志愿者的身影。“大拇指一代”,得名于广州志愿者发起的“大拇指行动”———手举“文明礼让你很棒”的“大拇指”走上街头劝导市民文明出行。“大拇指行动”自开展以来,吸引超过60万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参与,他们活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为赛事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竞赛组织支持;他们活跃在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及街道、社区,提供亚运宣传、信息咨询、交通指引。他们影响覆盖的人群超过200万人次,亚运会期间,亚运城市志愿者的“大拇指”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拇指一代”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他们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亚运会期间,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向社会表明:80后90后是能担当的一代。浮云评说
“垮掉的一代”一度曾是中国80后、90后的代名词,自我意识过强、感恩意识太差、不能吃苦受累,成为很多人对80后和90后群体的大致印象。但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上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彩表现,已经颠覆了人们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的传统印象。
随处可见的“大拇指”已成为广州亚运会最出色的名片,他们通过在亚运期间的精彩亮相,成为广州市民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文明缩影;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迷人的微笑是广州最好的形象品牌;他们的辛勤付出,展现了广州的形象。
亚运会已经完美落幕,也许我们不能再在街头看到身着绿白两色相间志愿服、手执“大拇指”招牌的志愿者们的亲切笑容,但是他们已经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已然融入到我们中间,或者在我们看不见的边远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是一个拥有近三万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小组名引用自尼克?霍恩比的畅销书《自杀俱乐部》中少女杰丝的一句台词。7月7日,《南方周末》刊出《父母皆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其数落父母的反传统态度也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论。7月12日,另外一个观念与此对立的“反‘Anti-Parents’可怜天下父母心!”小组正式成立,但参加者寥寥。Anti-Parents小组成员主要在此倾诉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或肉体上的伤害。小组成员多数在家庭生活中确实受到不公正待遇,如直接肉体伤害,间接人格伤害,父母间的矛盾、争吵、家庭暴力,或对孩子不关注、冷漠造成的伤害。以及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或更为严重的猥亵子女、性别歧视等精神伤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而写作就成了学生们最头痛的心病,许多学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当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作文,或是努力想,只能想出以前一直使用过的素材,写出来的也是堆砌陈旧素材,空洞无物。针对高三学生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写作中积淀少,新鲜信息补给不足,掌握的素材雷同和老化的现象,我认为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汇才能吐翕张,因此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就非常重要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而优美的原料来自教材,教材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选出来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应该成为我们学生写作的最直接的素材。但是学生对课本的素材视而不见,不以为然;当然,老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对教材中所包涵的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深入挖掘。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对课堂范文进行概括性地整理情节,并多角度地提炼观点。例如: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能表现渊明的思想和情怀的诗句以外,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还要从中提炼出多角度的观点,任何一则素材,不同的认识角度将产生不同的价值点,如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可找到正确的有价值的立意点为:
1.心灵的选择,2.淡泊名利,3.突破心灵的禁锢,展开梦想的翅膀,让人生自由飞翔。
4.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同,5.适时的转身是一种智慧,6.得与失。
学生因困于课业负担而无暇光顾课外读物并缺乏课外积累的兴趣和意识,这时,老师应当适当给学生补充与课本教材相关的资料以及提供一定的参考阅读书目或电影或电视。
1.课内的延伸:与课内相关的素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例如:在学习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后,补充和渊明一样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的美国作家梭罗,介绍梭罗的《瓦尔登湖》,介绍梭罗创造了一个人,一片湖,一座木屋,一程坚守,一个不可复制的精神世界的传奇,还补充了和渊明一样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的“花甲背包客 ”,这样就可以将相关的素材积累在一起,以便运用时能产生合力,使论述对象更具有广度和力度。
2..阅读好的作品:巴金曾说:“我们不只是靠米活着”,我们的生活不能离开文字离不开阅读,阅读既有语言材料的吸收更有思想方面的吸收,当然最好任用就是写作时可作为素材。可以阅读名人传记、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言论等等,如:梁衡的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柴进的《看见》、白岩松《痛并快乐着》、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汪曾祺的《受戒》、杨绛的《我们仨》等等,这些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素材天地:精彩的语言素材、厚重的思想素材、鲜活的人物素材等。
3..关注新闻联播,特别是每周六的《新闻周刊》, 在45分钟的时间里,一周内国内最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都将在节目中出现,最关键还可以学习名嘴白岩松对事件和 人物的点评。老师可以下载让学生观看并积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仅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总之,要求学生有素材摘抄本,常读常抄,自然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素材库。当然素材就像矿石,只有激活它,运用它,它才有生命。
现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对素材的处理是原文式引述,往往是堆砌事例,没法根据需要,改头换面,创新运用。罗丹说:“笨拙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是的,我们不能照抄照搬现有的素材,应该有所创造,就是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改造、创新的运用。只有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后,才能成为精彩的片断。如何将素材巧妙的运用呢?
例如:我在训练学生写比喻式的关系型作文时,以“沙漠与绿洲”为题,写一则片断,运用我们课本《项羽之死》以及项羽的补充资料为例,要求以项羽为反面例子论证:“当我们面对人生如沙漠搬挫折时,别忘了给自己心中储存一片希望的绿洲。”如一学生习作片断:
项羽,一代英雄豪杰,他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在乱世中他脱颖而出,成为西楚霸王,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打下半壁江山,然而垓下之战却成为他生命的绝唱,一代豪杰命陨乌江,刘邦在垓下的围追堵截项羽犹如置身沙漠,步履维艰,独立无援,眼前的失败让项羽感到耻辱和痛苦,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卷土重来的信念,放弃了找到绿洲的希望,“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心中储存一片希望的绿洲,仍不忘辜负江东父老的嘱托,拥有坚持到底,突出重围的信念,走出失败的打击,走出绝望的沙漠,或许历史将改写,项羽也将会以更重的重量记载在历史的长卷之中。
项羽的一生,所写的素材很多,然而这个片断却将项羽的一生高度概括,引用素材时能简洁扼要。
(二) 想象扩展素材,进行合理演绎:要求能够对素材感悟并加工,对素材的内涵的挖掘,写出个性化文章来。例如;我布置习作“偶然与必然”时,学生对看过的《金陵十三钗》后,对扮演女主角玉墨写了这么一段:2012年,一部《金陵十三钗》捧红了倪妮,一时舆论四起,她几乎成了“一夜暴红”的代名词,众人皆云是张艺谋的偶然相中让倪妮的双脚踏进了成功之门,可谁曾想过,若不是倪妮自幼学习英语,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南京话,她怎能成为“谋女郎”?若不是她没日没夜地练习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将剧中的人物植根于心中,“玉墨”这一形象怎能深入人心,大获好评?偶然的成功,源于倪妮的努力和热血,更离不开她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演艺工作的崇敬,偶然实则是必然。
一、勤积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乐鱼电竞”
1.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自己的眼睛好比一架录相机,把见到的事情一一录下来,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这些就是写作的基本素材。中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
2.从感动中国人物中积累。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规范了我们的认识,弥补了思想上的空白,也更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世界。
3.个性积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4.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1.勤记录,多记忆。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动脑动手,听、说、写并用,采用多通道记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记忆应有选择,记忆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如果学生能把每一次的社会生活作一些记录,而且能写一些心得体会,那么日积月累就有了丰富写作的素材。
2.笃行,善思。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每天你身边的事绝不会少。其实,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要真心地热爱生活,多一点兴趣、爱好,要学会关心别人,多一点爱心,要热心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要勤于实践,多动手做一做。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
3.贵在坚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三、巧运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用·拓展”明确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那么如何做到巧呢?
1.活学活用。高中生接触最多的还是课本素材,作文中最有说服力的也是课本素材,比如巧借人物,巧借人物一般包括巧借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和巧借诗文的作者。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通过巧借活用司马迁、苏轼、陶渊明、史铁生等以及项羽、苏武等文学形象,写出了十分优秀的考场佳作。
2.同类排比连用。有时候,我们运用素材还可以用“同类排比”的方式,来增加气势,增强表达的效果。这种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作者可以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某一个观点,表达某个主旨。这些做的好处在于:饱满丰富的材料可以加强作文的气势,一系列排比句显得铿锵有力。当然,在运用这种方式的时候,语言表达要注意简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内容要符合表达的需要。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立意高低是划分作品等级的门槛。好的立意能让作文先天处于佳作之林,低下的立意,纵使素材再贴切、语言再优美、技法再高超,也只能是庸俗之作。但是,正如前文所说,高中生受限于知识积累,很难有超越年龄的思想力,也就很难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提升与拔高。在实际写作中,大部分学生在拿到作文命题以后,很有可能是直接将第一时间涌入脑海中的立意写出来,从而很难避免人云亦云的结果,大部分的立意也就显得大众化、庸俗化,毫无新意、高度可言。比如,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当年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写环保,强调自然环境、绿色生活对人类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不能说不准确,但也足够平庸,很难写出高人一等的新意,自然也难出佳作、难得高分。
因此,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精心立意。正如清朝人对写作的总结: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弃之不可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扫去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用之可也。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拿到题目,一开始涌入我们脑海的,肯定都是那种最直接、最容易想得到的立意,也肯定是那种最庸俗、大家都会写的立意。如果你选择了,肯定很难出新。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好不好是决定作品可读性的关键所在。好的素材能让作文从一开始就会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所谓好的素材,就是那些紧贴命题和立意的,同时又是非常独特、个性化的、有内涵的素材,这样的素材其实并不多。毕竟,对于大部分处于“三点一线”学习状态的高中生而言,根本没有太多的经历与阅历用来作为写作的素材,有的只是平淡的生活、朴实的素材。
应该说,素材撞车不能责怪学生,而要问责教师。语文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素材进行精心设计,包装、剪裁好素材,使之在平淡中见奇崛。同样的素材,如果采取不同的写作顺序,进行不同的取舍,设计独具匠心的细节,就能将平淡的素材写出新的故事内涵。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尝试,敢于将现有素材进行改装、组合和艺术加工。
语言是作文的装饰,语言好不好关系到作品是否流畅、精美。好的语言能够让文章赏心悦目,更能将立意与素材的优势凸显得淋漓尽致。但是,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语言上存在着唆不凝练、层次不清晰的毛病,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优美作文与粗糙作文之间的一道关卡,让不少有潜质的好作文被拒之门外。
虽然教师不能奢求每位学生的语言都达到作家写作的水平,但是用词准确、用语简约,应该可以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追求。特别是应该将语言的简约作为高中写作中语言训练的关键,让每位学生都写出层次清晰、内容明白的文章。在具体写作教学中,我采取了“二次作文”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强化语言设计,尽可能用最简约的语言写出繁琐的事件、凝炼复杂的论据。比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按照具体要求来重新改写自己的文章。同一个命题,如果写的是记叙文,那么列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主要细节,要求重点突出与立意相关的细节,对其他内容一概一笔带过;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对文中涉及到的论据都要求用“何人、何事、说明了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凝炼。结果改写后的作文,大部分文笔都非常流畅、简约,层次清晰、内容清楚,就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一般学生写作文选取的鲜活的材料来自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大多主题是表达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向往,对师长的尊敬语与感恩。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用心去感受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首先,教师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真正走入社会。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课堂是一个好场所,师生间可以交流平时观察所得的体会、写情境作文或举办观察力比赛等。这样既能激活同学们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在教室里有话可说,当得到老师表扬后又有成功感。另外,我们也可试着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在中考时,学生使用一些切合文章主旨的现实素材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美的诗文。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和背诵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学生在课内外积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在考场上,学生选取这样的典型素材,就会升华文章的主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搜集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在大量的阅读中搜集积累,认真地比较分析。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好的开头结尾,排比句及名言警句等,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多看《高考满分作文》,让他们学习里面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中考作文素材的珍贵来源。例如,每次写作练习,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新颖、精彩的材料向学生讲解,有时甚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名人事迹和名篇名句加以运用,有时将某一话题的几句诗词,几个片段,几则材料联系在一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当学生中考作文有了这些闪光点,再加上独特的写作角度,文章就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向我们展现了大量的时尚前卫的素材,学生撰写中考作文时,就应紧跟时代脉搏,去发现新颖靓丽的事例,让它在中考作文的表达上独具特色,彰显出时代风采。例如,笔者每年总是搜集近两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印发给学生,甚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他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这些丰富的图乐鱼电竞、文、声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练笔时,要学生能用上这些有说服力的事例。有些学生在写人叙事的作文训练中,用到了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例。学生这样写道:“当危险威胁生命,母亲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用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敬畏。”他将这段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真正做到了新颖靓丽。
其实,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也是学生好的素材来源,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 、“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同时还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有人就学生的现状概括说现在的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在这三怕里估计最让学生怕的就是作文了。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俗语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学生主要是无实质内容可写、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学生为什么还是一写作就脑子一片空白?这是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的结果。茅盾说过,积累素材要像“奸商”一样,囤积货物“不厌其多”。
但积累也不是盲目的,就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说,他们接触的最多的是课本。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所以引导学生如何立足高中课本,灵活掌握课本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有不同的理解,在写作时立意的角度也有差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而本文就就如何把课本素材积累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这个点出发,通过对素材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从课内获得更多的素材信息,做到“材为我用”,能水到渠成地写出精彩的、与众不同的文章。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项要求:材料丰富。对材料的选择是做到材料丰富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是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并且材料运用上不能雷同,所以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古今中外不同角度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雷同,还可以使文章材料丰富。从幼儿园到高中,说短不短的十几年学习生涯里,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历史人物,其中就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王勃等人。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然而,当不如意事降临到他的头上时,他却能够达人知命,笑对人生。所以在写作时做到有针对性的选用材料再辅助以适当的方法即使是这些众所周知的人物,我们也可以写出新意来。
名著中塑造的文学形象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浓缩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在他身上浓缩一个时代的影子,可以跨越历史长河而不朽。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个文学形象与历史对话,了解历史,走进历史。而自觉的与经典名著中的的文学形象对话,与那些伟大灵魂的碰撞,也势必会产生深沉的回响、绚丽的火光,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而这恰恰可以避免同学们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的思想不深刻现象。例: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用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在引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历史厚重感,而且还能让同学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一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能启人智慧、引人深思。走进这面镜子,你会发现人性的善恶美丑,世事的崎岖与坦途。这些感悟与思考,常常会给我们无数的启迪与反思,让我们在人生路途上拥有前车之鉴,少走弯路。而高考作文中,借用课本中的历史事件来作文,就是以史为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单纯讲道理更有信服力。在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中,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这些历史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
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不必再舍本求末,抱着满分作文临时抱佛脚,从语文课本中就可以找出数不尽的素材。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我们学生一直在寻找搜集作文素材,殊不知,最好的、最经典的素材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改变对语文课本的看法,重现审视并挖掘课本中的资源为我们作文用。
[2] 王朝银《创新设计语文高考总复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重印版
近年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都是新颖的材料作文,在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时,都会针对不同角度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能力。高考作文不仅能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能够从智慧、情操、人格、审美、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对于考生本身来说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了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策略。
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生活,体验人生情感,丰富生活经历,感悟社会、自然和人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针对目标要有科学理性、认真负责的态度。明确表达自己观点,充实作文内容,融会贯通思想情感,围绕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作文内容和结构。在作文的表达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对作文选材上不要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要求。追求有创造性和有个性的表达,根据自身所擅长的和创作兴趣进行写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作文素材,多感悟,多实践,做到笔随心动。写作中独特新颖的部分就是自身情感最好的表达。
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身边周围的事物、关注民生、关注个体和群体,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对于这些素材,学生要学会改变角度,整合运用,思考这些关注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含义。善于写作的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融入自身的情感,只有这种写作态度才能创造出丰富且有内涵的文章。
多项组合类、评述论说类、寓言故事类、析思名言类的写作材料都要让学生有所涉及。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写作的时候,要训练学生审题的严谨性和认真性,引导学生揣摩材料作文含义,特别要重视要求学生在开始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扩大或者缩小材料作文的内涵,在教师的日常指导工作中,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考生来说,什么是最佳立意?最佳,指的就是考生在读完材料作文后,运用感悟最深的、掌握最多的、认识最深的素材积累而写出的文章。在这些前提下,新颖和独特才是要考虑的。
文体训练多以议论文和散文为主,考生应该在练习过程中,弄清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进行练习,针对所选文体的语言要求、结构特点,选择自己的训练方向,让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创造出丰富有内涵的文章。同时,学生也应该根据考试对文体的严格要求,尝试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样可以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般来说,议论文重点是如何挖掘更深的立意,如何丰富论证材料,如何避免“二段式”写作,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记叙文写作相比较议论文来说更容易出彩,但是记叙文写作需要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对于故事事件的真情实感,在记叙文选材上,除非是故事情节具有感人性和独特性,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否则尽量别写。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新课标写作中应该是由两大理论组成的,一是理论,二是联想和想象。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运用好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如,在2012年的材料作文中,一个油漆工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根据这个材料作文,如果是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学生,很难写出让教师满意的文章。这既需要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也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高考作文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总之,学生要想提高高考作文写作水平,必须重视思维的培养,除了严谨审题、准确立意之外,还需要重视自身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脚踏实地,积累作文素材,多体验生活,做好每一次高考作文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创造出丰富且独特的文章。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上看,在一定的限制下,试题将越来越开放。在形式上表现为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发展,作文的内涵将具有较强的向心性,但在切入角度上却具有更大的发散性。
绝大部分论文都谈到了格式安排、材料组织等方面的技巧,但这些都基于学生掌握着较丰富的素材。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其经历和涉及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素材都来自于新闻、报刊、课外书籍和教师的介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让学生在作文时有“下锅之米”,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来让他们积累素材。
学校每天都开设有新闻课,这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画面下的字幕来概括事件,通过听新闻来了解整个事件的原委。同时用一句概括的话(时间、人物、事件、评价)把该事件记录在自己的素材本上。一天记录的事件不宜太多,最好一天或几天记一个,如事件较多,需慎重筛选。这些材料是学生关注社会的窗口,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这些素材用在高考作文中最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因为它们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脉动。
学校的报架和阅览室是同学们愿意去的地方。校园的轻音乐能让学生将此时的阅读当成最好的休闲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目录)法来筛选和阅读,以减少阅读的盲目性。看完一则事例后必须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然后将这句话记录在素材本上。当然我们在教材上所学到的一些事例也同样适合这种方法。
学生在积累材料后,应该写出 30~40 字的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
以上两种方法所积累的素材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具有较强的个性倾向,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是语文新考纲所倡导的。这些素材就是展现自己个性特色的绝好载体。但这些材料在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克服此缺点,可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弥补。
俗话说,当你有几个苹果时,别将它们一口气吃了,可以用来与别人换取其他的水果。每节课前 5 分钟的故事介绍,既可以促使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共享知识和材料。
教师可以在每周用一节课为学生搭起一座交流的平台。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思维的启迪、想象争鸣、素材积累、精妙的语言、灵巧的结构等),将学生自行分成几个专题小组,由每个小组推荐 1-2 名同学上台发言,每组发言完后就进行讨论评价,以此轮流到其他专题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和积累,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此,学生既可以共享素材,也可以交流思想,让他们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火花。
过去常听到农民说的一句话:手里有粮,心头不慌。作文也是如此。只要学生脑中有几十个事例,写起议论文来也就不会担心“言之无物”,写起记叙文来也会有许多波折在胸,达到“尺水兴波”的效果。为此,我便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诗歌为载体,以素材的概括语为枝干,让学生形象地去记忆。例如,我以杜甫的诗歌《客至》为载体设计了一张素材表。
此表以学生所熟悉的诗歌中的字(词)为联系(联想)点,将含有此因素的相关事例串联起来,形成一棵庞大的素材之树。按诗中每个字联系一个事例计算,一首五言绝句就可以聚集 20 个事例,这种让事例依附于学生所熟知的载体来积累的方法,至少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 60~80 个事例上考场,使他们在较为紧张的考试环境下,不会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没有关联而感到茫然,而可以根据诗句中的字(词)快速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事例,并将这些事例在第一时间抄在草稿纸上,等待排序以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