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数学的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根据数学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古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现,学习方法是自主而非被动的产物。
现代教育思想进一致认为,教育即生成,“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累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教育中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因此,教育活动应当关注的是“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注重受教育者实现自身不断地“在境遇中生长”。
虽然学习方法的获得离不开“预设”的指导,但任何“方法”都不会是简单的“预设”的产物。教师简单地、过分积极地把所谓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有意无意地“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见解,完全替代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过程,剥夺了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这显然是外部注入式教育观念的表现,导致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并非是“生成”而是“灌输”。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变成了学生新的负担。
强调学习方法应当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并不是说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例:江南某君在一个普通高中当了多年的校长,辞职后到另一所中学任物理教师。由于长期离开讲台,物理教学业务已经相当生疏了,在同事看来极为简单的物理题,他都做不来,还得向人求助。但令他的同事感到诧异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教学成绩几乎是最好的!后来的调查和分析证明,骄人的成绩肯定并非由于他的专业学识,而是受益于他长期教育管理中形成的一套方法。以此看来,教学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科知识的完备程度,倒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法存在巨大关联。
教育即环境,教师也是这一环境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是通过“环境”触发的,因此,必须构建师生“对话型教学”环境。教法制约学法,没有好的教法就不会促进好的学法的形成。一个割裂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性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不讲究教法、学法的老师必定是在进行着高耗低效的教学活动,同时导致学生学习活动的高耗低效。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法,改进教法,以科学的教法促进学生科学的学法的形成。
单纯地掌握所传递的具体知识算不得真正的“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过程,才称得上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表面过程,通过学习掌握思考方式、形成学习态度是学习的深层过程。
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本追求,把课程教育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方法、元认知能力的形成,既是我们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总体教育目标的工具。因此,学习方法具有工具性,必须为正确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
反观我们自己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以狭隘的、短视的应试为目的的。“工具”背叛了“目的”,甚至背叛了自己。这样的“方法”本身就丧失了科学性,丧失了正确的方向,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南辕北辙。这样的“方法”,只能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负效”,学科教学活动必然面对学生的厌烦、逃避、拒绝甚而是对抗。我们要以素质教育基本精神为指导,以三维发展目标统领方法,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三个维度”发展目标全面实现的学习方法。
建筑材料不等于建筑物,构筑建筑物是建筑材料的结构化过程。同样,知识的碎片也不等于知识,更不会直接升华为能力、价值观。教学活动中,使散乱的知识累积得以系统化,赋予学习对象以意义,并且创造出新的认识方法,就是“结构”。对学习者而言,知识片段的的结构化过程,也就是学习方法的创造过程。学习方法着眼于知识结构的把握,是以结构化的方式采集、加工、提取知识信息的。
高一政治的学习方法最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政治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新授课要求预习教材,因为授新课是传授教材的新内容、新知识,预习功课可提前发现自己在新课学习中的难点,以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与新课有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听课的主动性和理解力。凡新课预习要做到“四出来”,即把简单观点背出来、主要观点标出来、重要论点划出来、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预习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即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难点,以便在上课时注意留神,把握重点解决难点;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难点记下来,把自己的初步体会或点滴看法记下来,准备上课时解决或参考。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第一,集中精力,专心听课。这是保证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质量,才能做好笔记,为课后作业和复习打下基础。第二,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眼睛要看教材,看板书,看老师的手势表情;耳朵听内容;脑要协调眼、耳、手的活动,思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手要认真做笔记,在书上划出重点、记符号,同时在四者并用,四个动作结合时,要注意协调看、听、思、记四者的关系。首先是听,听是关键,是基础,特别要听对难点的讲解;其次是记,心记不如笔记,听课笔记一定要记,而且要记好;第三是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更多收获;最后是看,看虽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好脑子不如勤笔头。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怎么记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记听课笔记。第一种方式是书上批记,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及理论知识的层次等在书上逐一做下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做一些文字记述;第二种是笔记本记录(听课摘记)。但无论怎么记,切忌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老师的板书,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不一定都记,老师没有写的也不一定都不记。要听记结合,不要贪多求全,把老师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要记关键性内容,特别是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凡是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内容而记书码和行数,同时记笔记要精简内容、分门别类、使用统一符号。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的新授课,我们学生自己复习的形式主要是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其中日常复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复习形式和方法。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搞好日常复习。其次是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可以按照笔记把知识编制成简明扼要具体直观的图表,实现知识的系统性。总之通过日常复习和阶段复习就能实现局部到整体,整体到局部知识的相互转化。
练习与作业是学习过程的继续和深化,关于练习与作业要做到独立规范完成,所谓“规范”,谨记:整洁、认真、清晰、条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第一步以考代练。按卷子上规定的时间,以考试的形式,一鼓作气完成,达到以考代练的效果。第二步,自己阅卷打分。第三步,修正错题。第四步,梳理试卷得失,并要点式写在卷子上。
分散突破,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做。时间20分钟左右就可,5个选择题或1个主观题也行。
2.以单元知识为序,梳理出思维导图(或写知识提纲、知识树皆可)(高一《经济生活》、高二《文化生活》)。
2.以单元知识为序,梳理出思维导图(或写知识提纲、知识树皆可)(高一《经济生活》、高二《文化生活》)。
高中电子课本(电脑版、手机版);成都数字学校免费视频课程;金太阳教育免费网络课程;“升学e网通”视频课程等。
2.看书听课都坚持做笔记(记知识提纲、要点、概念、原理、重要观点等),并用不同颜色笔做好笔记。
4.以单元为序,写提纲或思维导图(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写出来)。
(结合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政治现象。)
1.收集典型时政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或《文化生活》的范围进行设问、答题。
运用所学知识,对时政材料进行评论,要求体现出对自身哪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有所培养?(如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工作中的国家财力支持、物力支持、国际支持、政策保障,医生、军队、志愿者参与等等)
同学们可以适当读一些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有关的书籍。适当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两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看看。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问的殿堂,初学知识,往往不知怎样入门,因此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他们很快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触类旁通,寻找规律,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以小学数学为重点,浅谈一些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做法。
预习是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粗读就是从头到尾大概看一遍,初步了解课本讲些什么。然后细读,把要预习的整个内容看上两三遍,做到逐字逐句认真读、边读边划、读后记录逐步读懂。
要使学生明白,预习时如果发现自己对于新知识与旧知识掌握不好,就要随即复学旧知识,通过翻阅已学过内容或其它资料,或请教同学甚至老师来解决,然后接着学习新内容。
准备一本预习本,把对预习思考题的回答记下来,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带进课堂去解决。
在看懂新内容的基础上,可自我找一些例题模仿来做,或回答课后的较易问题。这样,可加深新内容的理解。
上课时,教师要把这节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集中学生的精力于听课、思考、做题上,尽量防止学生思想开小差,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指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二是善于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三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使学生把听讲、记忆、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说能做的就让学生想说想做,说出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算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教育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师生启发帮助下,最后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就是两种思维方法。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由果索因,直到已知条件;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思考,由因导果,直到所求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去上课,比较复杂的问题既用分析法又用综合法去思考。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要从大量的已知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把这两种方法的思路告知学生,让学生掌握,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启发学生去理解,从而熟悉这两种方法。
抽象和概括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两种方法教给学生,用这两种方法形成概念,然后理解概念。
学生掌握比较和归类这两种方法,对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体上掌握知识、区分知识异同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两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能举出实例来说明其方法的运用。
学数学就要解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灵活、准确、快捷地解题时十分重要的。重点教会学生懂得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图表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吧基础知识记住,这是基本的记忆方法。也是最重要的记忆方法之一。
抓住基础的、关键的、重要的知识来记忆,其他的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推理出来。
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时,复习记忆学过的知识。基本的要求是用到什么就复习什么,记忆什么。
教学生做好听课笔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和记笔记,把听、想、记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生记听课笔记的方法有:
2、记下老师的重要板书。这要求老师的板书清晰、完整、明确、图形、字体要适中,学生能看得清楚。
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的技巧,加上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学习任务。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预习。要通过预习把握每一节学习内容,尝试归纳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以便上课时心中有数。
(2)课堂上认真听讲。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要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授课内容,边听边讲思考,及时将课文的重点、自己的疑点和思考心得记在笔记本上。
(3)课后认真复习。课后作业不能完全代替复习,复习时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次研读课本,系统整理学习内容,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4)独立完成作业,适当增加练习量。要把做作业作为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
(5)自觉做好单元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格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1)分清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本质区别不是染色体组数目的多少,而是是否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抓住这个本质属性,就很容易做出判断。
(2)通过实际运用,使概念具体化。例如:阳光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可以通过解释松树和人参在山地的分布等实例,来具体理解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光合作用在初中已学过,高中生物又有这一内容,学习时就可以以旧带新。
(4)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及课本中的插图。有些生命现象仅用文字说明还不够,所以生物课堂上经常出现标本、模型、插图等辅助学习材料,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学习理解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认真完成课本中安排的一些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能真正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该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应用。如果将这一实验延伸一下,将蔗糖溶液改为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还能进一步提高对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认识。
生物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如:在酿酒厂的发酵罐内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两个阶段交替进行,这是为什么?……不断地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是进行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生物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指导。
3.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生物学学习上的成功经验,采用经验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法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学习方法的规程去实践,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仅是个指导者,不能强制推行某种学习方法,要给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留出空间,给学生以尝试、选择的权利,从而唤起、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指导,在什么时间指导,都要认真考虑,要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否则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有些学习方法要不断调整。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法指导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是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是将学生领进学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还能学会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所以,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片面的将“教学”理解为“授课”,重“教”轻“学”,没有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那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统一于教学中呢?这必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比科学知识更具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终身受用。科学方法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教学质量定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师要不适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学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科学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习听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固然很高,但如果听课的方法不对,学习成绩斐然也不会很好。学生听课不单是用耳朵吸收教师传授的信息,也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靠耳听、脑想、手动来共同完成。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听:是听教师和同学发生的信息。不但听教师如何阐明观点,怎样理解教材,还要听同学们的发言,用他们的发言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启发。想:也就是问为什么和是什么?化学中的概念规律有相似性,也有局限性,还有的必须有条件限制。老师讲解时要引导学生思考:①举正例,印证正确性,举反例说明局限性和条件性。②想与之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动:也就是做好笔记,不单是教师的板书,也包括对问题的阐述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包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思维方法。同时,也要记下不懂的知识,以便课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必须高度协调统一于教师的教学指挥,必须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只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地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力求将课讲得生动而有吸引力,听课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边听边思考。将外界的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并加以消化,并发挥瞬时记忆的作用。
学生中流传“物理难,化学繁,英语难得背,数学作业做不完,语文考试悬又悬”的顺口溜。其实,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充分说明化学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而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的不熟悉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实用的记忆方法。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方法,实践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1. 理解记忆法。感性的记忆虽然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但它是初始的记忆,只有将它升华到理性分析能力这一水平上才能获得长久、清晰、牢固的记忆。特别是对化学概念的记忆。
2. 歌诀记忆法。将识记的材料根据韵律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如常见的化合价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等。
4. 对比记忆法:对于易错、易混的基本概念、原理现象等可以用对比记忆的方法。
5. 列表记忆法:如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用列表进行归纳、综合的方法。除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外,还应注意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环节的重要性。不能只注重上课而忽视其他环节,只有按上述的环节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一位科学家曾经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应注意学习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抓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要求将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中心,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对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就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阅读有目的性,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读后找出归纳知识点、重难点,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注意教材与课堂的配合,使其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的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印证,从而增强自学的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良好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是不断自我总结,将所学知识升华到另一高度的方法。学完一章或一个专题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规律的小结,把分散的知识归纳起来,形成共性、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学习完氧气的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归纳出如图1的知识。
通过若干的专题知识的小结,可以将知识连成网,这样既可以将知识条理化,又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思维。
总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既可以提高课堂的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印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
[1] 衷明华. 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三要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四要评价表扬,鼓励发展;五要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六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三)数学学习方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具有并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同时学生的能力、智力均能得到提高,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初中生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未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因此往往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读一遍课文。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方法:课前依据本章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的收获,即本节的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点评,互相促进。我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好处:第一,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第二,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记什么,不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第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若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受益终生。
科学预习是基础,认真听课是关键。学生对内容掌握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课的效率。同样是听课,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朦朦胧胧,不知所云,答不出本节的知识点,而有的同学却能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地列出课上的重难点。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在于听课的方式不同,因此指导学生科学的听课方法很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但多数学生上实验课时只会看热闹,不懂得看门道,因此指导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非常重要,不同的实验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指导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研究一些物理规律时,要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条件、现象及实验中注意的事项。例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观察小车在不同平面滑动的距离,然后推理得出结论;听理论课时,找出关键的字、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乐鱼电竞。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做到眼、耳、脑、手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协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复习是学习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温习、巩固、系统延伸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就是要求学生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板书、演示操作等,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的融会贯通。每章讲完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学生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在第一阶段学习目标完成后,还要指导学生对每节知识进行精读复习,即把每节笔记中筛选出来的知识重点再一次进行集中复习,每个知识结构及其重点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从而达到视听能认知、思考能理解、口述能表达、书写能解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