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电竞 > 乐鱼电竞新闻 > 话题作文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改进文风是乐鱼电竞官网新闻媒体的“常课”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改进文风是乐鱼电竞官网新闻媒体的“常课”

  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前夕,我在报社资料室查阅社史时,看到这样两份史料——

  第一份是抢渡金沙江前夕,发给朱德的报告,全文24个字:“皎平渡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另一份是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打给党中央的报告,只有6个字:“饥无粮,寒缺衣。”

  党史专家认为:短电报体现了好文风,好文风折射出好作风,好作风是我军打胜仗的基础!

  文风,就表象来看,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而往深处探究,它关乎学风、世风乃至党风、政风。

  有位旅美学者,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无论出操还是行军,唱的最多的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而再看士兵唱的什么歌?

  “整军饬纪,宪兵所司,民众之保,军伍之师。以匡以导,必身先之,修己以教,教不虚施。”

  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歌词,你得读过多少文言文才能看得懂?而那时的士兵,八成以上都是文盲啊!各自唱着这样的歌,哪支军队能打胜仗,结果不言自明。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采访时的经历——不少村民都能清清楚楚说出当年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村民家中写下的标语。如“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才有饭吃有衣穿”“一切土地归农民”等。虽然当年的房子都已经翻盖过几茬,老一辈人也都相继离世,但这些简洁有力的标语,穿过百年风云,依旧被一代代传诵下来。

  正如习所指出的,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写诗批评那些赶时髦、故弄玄虚的不良文风:“文章写就供人读,何事苦营八阵图?洗尽铅华呈本色,梳妆莫问入时无。”

  洗尽铅华,的确是行文的真谛。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形式单一、语言生硬的“八阵图”式新闻报道,即使内容再好,也无法打动人心。

  然而,“八阵图”完全遁迹了吗?似乎并没有。有的通篇钩章棘句,受众看了却不知所云;有的凑对仗、搞排比一味“编串串”,读后的感受却是浮言夸饰、矫揉造作;有的貌似洋洋洒洒、气势雄浑,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稀”、有长度无力度、有厚度无深度……

  究其原因,形式大于内容,因景重于因事。只知道震耳欲聋,忽视了润物无声;只知道居高颐指,不注意刚柔相济;只知道大水漫灌,不擅长精准滴灌。要想克服这些短板,就要充分注重宣传艺术,既要有雄壮豪放的“铁绰板”,也要有温婉低吟的“红牙板”,从而写出具有时代精神而又格调清新的文章。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切实改进文风,让话语体系因时而化,契合“二为”方向,契合传播规律,用走心的文字成风化人。

  党中央对宣传战线提出明确要求,即“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对此,我有一个体会:战场上“打胜仗”,需要好文风。舆论场上“打胜仗”,更需要好文风!

  光明日报是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类报纸,被称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知识分子对新闻作品的文化味和思想味要求较高,没有好文风,绝难担当“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

  20世纪80年代初,媒体界盛行典型人物报道。部分报道不注重百姓的感受,一味拔高,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看起来“高大上”,但身上没有“烟火”,群众有看法。在报社的一次采编会议上,一位老疾呼:“以后英雄人物的典型报道中,那种爹病危不回家、妈死了不掉泪的先进人物模式报道建议不要发回编辑部。试想,一个对亲人的痛苦如此冷漠的人,能指望他真正热爱人民吗?”

  40多年过去了,扪心自问:新闻界那种不顾群众感受、自说自话的现象还存在吗?应该说,还有存在。上网浏览新闻,那种“上午亲人遇难,下午坚持上班”的先进人物报道并不鲜见。我还看过一篇讲学校老师敬业精神的报道,标题是《学校停电,老师打着手电筒看电脑》,乍一看,令人感动,但仔细一琢磨,不对劲了——难道电脑屏幕不会发光?还需要打手电筒?

  试想,如果记者在文风上脱离群众,不能写出与老百姓共情、共鸣、共振、共行的文字,报道怎么能入脑入心?又怎能落实习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职责和使命?

  这些年,光明日报牢记贺信的殷殷嘱托,坚持政治家办报与尊重新闻规律相结合,在改进文风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提出“秉持客观理性、强化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关心学人吁求、引领社会风尚”的办报方针,并确定了改进文风的总体思路:“立足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主要做法是: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题目,用好文笔活泛题材,不断提高文化含量,提升报道质量,扩大传播声量。

  文风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问题或写作技巧问题。文风是思想的外衣。任何一种文风,都是由其所秉持的思想所决定的。有了正确的思想和思想方法,改文风才能有目标指向,也才能最终改出效果来。

  具体到新闻实践中,版面呈现的一切,无不是办报者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乐鱼电竞注册而版面呈现,第一个环节就是新闻策划。

  策划,本意是“出主意,想办法”,目的是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马克思曾形象地把报刊等新闻媒体比作社会舆论的流通“纸币”,“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中央多次要求:“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

  设置议题、精准策划,谋定而后动至关重要。它是一家报社办报方针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是报人办报水平和素养的体现,彰显着新闻人认识问题的高度与格局,同时,也是标定改进文风路径的“蓝图”——就像盖房子,蓝图不合理,盖出的房子就会东倒西歪;蓝图很科学,房子就能既实用又美观。好的新闻策划,能让改进文风事半功倍。

  那么,好的新闻策划哪里来?我们常说“吃透两头”——“上头”和“下头”。“上头”,也就是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下头”,也就是基层实际,群众所思所想所念所盼。既要“站在上看全国”,又要“站在田埂上找感觉”。

  “吃透两头”,关键在一个“透”字。只有深入体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精准探究新闻事实、深刻把握舆情大势,才能找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

  “透”,除了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外,还需要不断增进学养。我的体会是,不仅要多读知名新闻作品,还要经常涉猎诗、词、歌、赋、著名演讲、优秀小说、经典散文等,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练就一身“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本领。

  策划不仅是战略问题,也是战术问题。在实操层面,新闻策划,既要求坚持新闻的正确导向原则,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还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充分掌握新闻策划的“章法”,以“章法”统领“写法”。

  也就是说,新闻策划,犹如战场上排兵布阵,欲攻城拔寨,必须行阵排列有序、火力配置适当,而不能杂乱无章、顾此失彼。要对不同题材、内容、形式的新闻进行科学筹划,进退有据、张弛有度,用系统化的呈现方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类报纸,其“章法”就是在中央精神、群众实践、报纸特质的契合点上做文章,将新闻性、思想性、学理性与文学性“四位一体”,采取“长中短”相结合的系统化打法,以不同的策划“统领”不同的写作方式。

  翻开光明日报,你会发现,版面有着明显的“层次化”特征:篇幅上,既有三五百字的短新闻,也有2000字左右的中篇报道,还有万字深度报道;体裁上,既有消息、通讯、评论、深度调研报告,也有小说、诗歌、散文;内容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文章、观点争鸣,也有微观视角的现场新闻、实践案例……这套成体系的打法,我们将之比作“各类武器的系统化配置”:

  ——教育、科技、理论、文艺、国际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日常报道是“常规武器”,每天不间断推出,如甘霖润野绵绵浸渗,实现日渐精进的目标;

  ——现场短新闻,是我们的“轻武器”,“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我在现场”“这些暖心故事”等栏目,以较高频次推出,透过小切口彰显大主题;

  ——中篇通讯,是我们的“机关枪”,以一定频次接续刊载,强调视角独到、观点深刻、文笔优美,用精准化、精致化、精品化的报道提升报纸整体品位;

  ——“头条+评论+整版调查”形式的深度报道以及“关铭闻”重磅评论,是我们的“重武器”,或逢重要节点、或聚焦重大主题适时推出,是代表光明日报最高水准的拳头产品。编委会的要求是:“光明出品,必属佳作”。这成为带动光明日报整体水准的“增长极”。

  就这样,我们“长中短”有机结合,重武器、轻武器、常规武器一起发力,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无论是在版面形式上,还是内容表达上,光明日报都形成了层次化、规模化、体系化的特点,形成了“集团军”优势。

  策划“蓝图”绘就,“施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就涉及改进文风中的语言艺术问题。

  有人认为,“文无定法。尤其对一张报纸来说,反映的是千变万化的世界,很难形成一致的文风。”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要辩证看待。

  的确,“文不求同,求同则天下无可读之章”,但为文之道,并非没有规律性。一篇文章,结构如何搭建?逻辑如何理顺?人物如何刻画?故事如何展开?细节如何描摹?高潮如何烘托?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乐鱼电竞注册我就扁死你!”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那你永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同样,作为党报记者,如果只是拉着架势用空泛的言辞把“大道理”硬灌输给群众,结果一定是被群众拒之门外。有读者就曾吐槽部分报纸上的文章“大观点套小观点,小观点夹小条条”,在空话里兜圈圈,结果“面面俱到,面面俱不到”,读后留不下任何印象。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qdeptok.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