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的范围进行修饰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这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简便直截的方法。当然,这种增补,并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它不仅需要搭配得当,更重要的是所增必须与话题的感情基调一致。而习作中,一些同学为了求新,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以“期望”为话题,可拟《海峡的期望》《期望长大》等,如果拟成《失落的期望》,则明显犯有消沉之嫌,虽然增补的视角别出心裁,但缺乏文章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教育意义。
话题作文要求根据话题自拟题目,其实已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是与话题密切相关的,拟题与文章内容不允许有一丝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这就要求习作者做到准确鲜明。首先,文题要能准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切忌穿凿附会,生拉硬套。如以“家”为话题,通过自己考试失利后,心情极度失落之时,父母百般劝慰,想方设法使我从颓唐的困窘中走出来,从而越发感受家的温馨,可拟为《温馨的港弯》,如果拟成《好想有个家》,内容与题目显而易见不吻合。其次,所拟文题的语言要精练,富有文采。题目多用词语或短语,一般不用句子。尤其是散文、小小说、议论文之类,标题过长会给人造成拖沓冗长之感。如写农村某养鸡专业户通过养殖致富后,带领其他人纷纷办起了养鸡场,从而使大家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不妨拟成《吹皱一池春水》。这样的标题优美、生动,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根据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呼告等修辞手法,引用或化用人们所熟悉的诗词、歌词、成语、俗语等作为文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含蓄隽永。
1、巧用修辞,增添情趣。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因其短小常会给人带来枯燥之感,而修辞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不仅能增强感染力,而且更加生动鲜明地揭示文章表达的内容,使题目成为有思想、有灵性的血肉之躯。如以《环保》为话题,用比喻拟《森林——大自然的心脏》,用拟人拟《地球的眼泪》,用对偶拟《一手老茧,满山苍翠》,用呼告拟《人类,请金盆洗手》。同一话题,用不同的修辞,可拟出风格不同的题目,形象贴切,不落窠臼。
2、巧引诗句,引人思辨。我国有数千年文明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拟题时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记忆深处搜寻出适合文章内容的古诗词作为标题,更显典雅蕴藉,富于文学情趣。如以“奉献”为话题,表现老年教师退休后在农村缺编的情况下主动返回讲台。无偿执乐鱼电竞教,可拟《莫道桑榆晚》;写青年教师勤勉耕耘,热情辅导留守学生,可拟《为伊消得人憔悴》;突出某运用所学技能带领农民致富,可拟《一花独放不是春》。引用诗句作题目,常常引人思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巧改成语、熟语,意境深远。对成语、歌词、影视剧名等进行适当改动,通过套用、仿造、组合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会使文题显得典雅大方,妙趣横生。如以“创新”为话题,断开成语,组合可拟《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以“信任”为话题,引用流行歌曲歌词拟为《一句话、一辈子》;以“矛盾”为话题,套用电影拟为《妈妈,再爱我一次》。善于翻新改造成语,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引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词、影视剧名,活泼有趣,新颖别致。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以“追赶”为线.内容具体,情感线.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1.内容具体,情感线.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乐鱼电竞”代替。
美国的莱特兄弟,因为儿时与父亲的一番对话而确立了自己想飞的这个梦想。正如跑马拉松一般,在到达终点之前你会遇到各种困难,体力不足,缺水,全身酸痛等问题。而莱特兄弟发明出飞机的这一场马拉松也例外,一路上困难重重。在经过一次次观察,一次次绘图,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后,每一次,便朝这场马拉松的终点更进一步,终于,他们获得了成功,终于,他们追赶上了梦想。
而另一位与莱特兄弟一样追赶自己梦想的人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了。
博格斯从小就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与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于是便产生了他的梦想,有一天可以打NBA。
然而,在这一场梦想的追逐战中,他的敌人便是他的身高,他那1米6的身材在东方人中便不算高,更不用说是在身材高大的NBA了。可他不愿就此放弃,依然坚持不懈的追赶着。像控球、投篮这一系列的球技练习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可他仍在不断改进,试图利用技术来弥补自己身高这一缺陷。
因为他的这种追赶、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便有了现在NBA中的控球一流,远投神准,表现最杰出且失误最少的的博格斯,他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常打胜仗的他,在这一场梦想追逐战中也用行动来证明了他的追赶成功。
不仅是梦想,有人会去追赶自己的一个誓言,例如周总理为了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奋斗了一生,终于如愿以偿。有人会去追赶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人会去追赶自己的愿望等等,但不论追赶的是什么,我相信,只要有一颗勇于追赶和坚持不懈的心,你终究会追赶成功!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它们在我们年轻而不安的心中激烈地跳动着,它们成为了我们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就像蛋壳里已成型的小鸡,随时准备破壳而出,迎接太阳的第一缕阳光。
如果说梦想是每个人筑起的城堡,那么,现在的我们正在为城堡的坚固而打下第一根地基。我们正在学校中吸取知识的甘露,填充自己空余的大脑,为梦想的画卷勾勒第一笔色彩。我们乐此不疲地学习,乐此不疲地追赶着梦想,信念是我们的支柱,毅力是我们的良药,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通道上披荆斩棘,勇敢坚强,任何困难在我们面前都成了追赶的动力,只会让我们愈战愈勇,击不倒我们追赶梦想的心。我们就如同离弦的箭羽一般朝着靶心射去,勇往直前。
自人类创始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追逐梦想范文:追赶梦想范文:追赶梦想。大禹为了百姓安康的梦想而努力治水;刘备为了兴复汉室的梦想而三顾茅庐,求贤若渴;陈胜、吴广为了反抗秦的*而发动了中国历第一次农民起义……他们都在努力地追赶梦想,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开辟梦想的道路,用坚定的脚步为后人证明了梦想的力量。
听着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个人,为梦想而努力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贝多芬。贝多芬有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他曾求教于莫扎特、海顿,虚心学习着音乐知识,他有着无尽的才华,只可惜天妒英才,让他过早地接受了命运的不公范文:追赶梦想。他身患耳疾,却仍然不放弃心念的梦想,他与疾病顽强地作斗争,借着超人的乐感和音律的震动书写着一首又一首惊世之作。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为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作了的总结。他在追赶梦想的旅途上勇敢向前,没有什么能熄灭梦想的火焰,只会让这全红色熊熊燃烧,越来越旺,不可阻挡。
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可这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遭遇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他在病重期间,仍然坚持写作,继续他的文学梦想范文:追赶梦想作文。终于,一部难得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他的笔下诞生。他用毅力向我们诠释了他的梦想,他追赶着自己的梦想,至死而已。
有一首歌中唱到:“我有一个梦想,用年轻的心去拼去闯,用生命让它发光,汗水,是我们的年少痴狂。”朋友,如果你的心中已有梦想,那么,请不要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勇敢地向前奔跑,总有一天,梦想会遇见成功,光芒绽放!
很久没有回想过童年了-----其实,也并未觉得童年已经远去,因为一切都是渐渐的来,渐渐的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城南旧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看到了好多曾经不懂的事,享受着童年时的关爱。
城南旧事一书中,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切恰的容入字里行间,让人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在惠安馆中,好奇心使英子结交了人人避而远之的“疯子”秀贞做朋友,秀贞曾于一个大学生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了,秀贞生下了一个孩子---小桂子,英子经常听小桂子讲故事,有一天,英子偶然发现自己的玩伴妞儿就是小桂子,于是安排她们俩相见,并将妈妈的金镯子送给了她们,让她们去找思康叔.这人与人之间的帮助,照顾之情,让我深受感动,哎,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懂得去帮助照顾别人,那么世界将会充满爱.
世上没有十足的好人,我们看海去一文中,英子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放弃了自己年轻的大好时光,不惜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有的人家,父亲总是严厉而苛刻的,但在我家,父亲饰演着一个和前者截然不同的角色。
“在学校里不用省钱,该用的地方就得用,不要让自己的肚子饿着。实在没钱了,还有老爸呢!老爸去赚就是了乐鱼电竞,你的任务就是放心的用!”
这是在我家的父亲,每次去学校之前,他总会这么对我说。爸爸这份温柔的亲情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你马上就要去学校了,一定要记住多穿点,否则着凉了,可真不是一件让人好受的事。这天气转凉了,你又容易感冒,一定要注意,还有还有。绝绝对对不要饿着,你现在正在长身体,是不可以饿着的。钱要是不够,就问同学借,如果借不来,就去问老师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可以饿着,明白了吗?对了,学习一定要更加更加努力,争取保持第一这个状态。一定要记住啊!”
这是妈妈一成不变的话。但是,即使这些话重复啰嗦,我也丝毫不会觉得烦。相反,每次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一股暖流。每每这时,温暖便会充斥我的整个心灵。妈妈这份细腻的亲情也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看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了。”说完,她便走到爸爸做的木床旁边,拿起那个深绿色的很漂亮的书包,轻轻地拉开拉链。把手伸进去,又极快地拿出一个东西。突然,一包黄瓜味的薯片出现在我眼前。要知道,薯片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我兴奋而又快速地撕开包装袋,和她你一片我一片的吃起来。
这是我正就读高中的姐姐,由于上了高中,她只能一个月回来一次,但她每次一回来,我都会乐得慌,整天缠着她不肯撒手。我和姐姐之间这份甜蜜是无人可以代替的,而且,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花,因为在土里成长,才能开得艳丽;鱼,因为在水里成长,才会那么活泼;鸟,因为在空中成长,才可以自由翱翔。
犹雪封冬,含香烛影,渲染光的深邃。独步殊途,你是我的太阳,似那蜡炬成灰。
寒冬里,天空已是惨白,没有一丝鲜色,像是一缎绫绸,从锦丝交织处渗出雪花,仿佛是冬姑娘散失的灵气。暮雪纷纷,雪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身边。院南的一抹幽兰,映过纸窗。
我披上棉袄,走出房门,冰冽的寒风肆意漫上全身。我一路小跑去,想是进屋些许暖和点儿。不如我所想,屋内的空气冷凝在一起,窗纱仅是一层薄油纸,烛影映着雪光。轻轻推门而入,怕是惊扰了已安睡的你。
映入眼帘的,是你憔悴的背影,穿着一件粗布短衫。烛台上,烛苗微微幽兰,一束,一缕,恍若梦境。
“祖母,你在干什么?”见我没有走的意思,你便把我揽进怀里。手上的老茧触着我稚嫩的皮肤。
你欲言又止,纤学冰封了这个时段。昏黄的烛光映衬着你绾起的银丝,苍老乐鱼电竞了流年,易转。我打了个寒颤,你将我抱回去。
“这双鞋,要喜欢就拿走。”分明看得出你老泪纵横后没有擦拭的泪痕。蓝色底,紫色绣花。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的枯木又开花。时间都去哪儿了?曾记凤凰台上游,人不见,水空流。你发丝如雪,凄美了离别。如果时间可以倒转至那个雪色溶溶的夜晚,我愿陪在你身边,帮你穿针引线,免得你因看不清而数次扎在指间;我愿牵着你的手,点触你老茧的余温。冬去也,共待春明媚,柔艳桃花年年顾,弃雪冷颜春尚来,闲花一夕空。你是我的太阳,在初春的清晨送来金辉点点。回首,回眸,眉间镌刻好的一丝惆怅,那一缕透过瞳孔的哀伤,如积水空明,却镶嵌入爱的深影。
看人群熙攘,看华灯初上,看你耀眼在东方,那应是你的灵魂吧,要不我怎会拥有如此暖阳。你是我的太阳,席卷一世的璀璨。
孩童时代我就偎依在母亲怀抱中问道:“妈妈假如我有一天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上为了好玩,你会认识我吗?”母亲笑嘻嘻地摸着我的额头,点点头。那一刻我就明白母亲对我的爱是永不下岗的。
寒风,暴雨。母亲把我抚养长大。脸上的皱纹印下了岁月的痕迹。我生来就像一个乞丐,向母亲乞讨着她无私的爱。
记得,我第一次里看母亲身旁出远门。母亲在家里就对我一次次叮嘱:“路上一定要小心,不要跟陌生人随便说话。”来到车站母亲更是用她粗糙的手紧握着我。我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母亲的呵护下显得非常稚小。
买好车票,我便与母亲来到车上。母亲赶紧找到我的座位,用她随身携带的手巾给我不断整理座位。从侧面我看见母亲从前的黑色秀发一边的黑白相间。脸上的皱纹更是多的让我数不清。座位整理完后,母亲看到车站对面有我最喜爱的芒果就对我嘱咐道:“你等会儿,我去给你买几个芒果后就回来。”因为母亲的腿脚不便,本来我想去的。但母亲执意坚持,我只好顺从。
透过车窗我看到车站对面有一个买芒果的摊位。我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母亲的身影。从母亲身后看上去,我发现母亲的背已经驼了,母亲的打扮已经跟不上那些年轻的潮流。顿时,我觉得母亲真的变老了。
望着母亲蹒跚来到对面摊位。远远地隐约能看到母亲为了我,把那摊芒果全找遍了,真称得上是百里挑一。为我选了几个的芒果后便匆忙地往回走。我知道,这种亲情是唯有母亲可以永远对我保持的,这种亲情是唯有母亲可以永远对我不下岗的。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
如“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等等。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可用引申法、引用法拟题,即分析话题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或引用与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等加以变更做题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
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认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如话题初三生活的烦恼,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烦恼前冠以初三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烦恼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烦恼的内涵。如写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烦恼,等,就不符合题意了。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等等。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提,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可用引申法,引用法拟题,即分析话题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或引用与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等加以变更作题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使人擅长多种文体。
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话题作文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点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审题就像下棋一样,“走错一个子,输一盘棋”。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话题虽然可以自由拟题,但不是信马游缰,而是像放风筝一样,不管风筝怎样飞,手中总有一根线牵着,这线就是话题。要认真深入地理解所设线、拟一个靓丽的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关键。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阅卷老师也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话题作文要求中都有“题目自拟”一条,根据题目自拟的要求,结合平时自己的积累,你应精心打造一个漂亮的题目,为你的作文亮出第一道靓丽的风景。
像有一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体验”为话题,有的考生起的题目很新颖,如“体验女朋友,狗眼看人”等。这样的题目就能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注意。
题作文要求自选体裁,那么应当怎样选择体裁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话题作文写作要求都有“文体不限”一条,这样能给学生选择文体的最大自由,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或记事,或写人,或议论,或抒情,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像“体验”为话题的作文,有的考生写童话,写寓言,写小说。但千万切记文体“四不像”,把作文写成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
“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再新,立意必须新奇。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为此自己必须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这样根据话题的要求立意,确定中心,中心要切合题意,要有现实意义,要有创新意义,尽量挖掘深层含义,力求表现新鲜的意思,如四川省有一年中考话题是交往。有一得满分考生由回忆小街拆迁,新楼林立,引起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有一句“小街那悠悠的魂灵定在那里飘荡,保路人一生平安”,这样的典范句写出了新意,引人深思。
平时留心的人物信息和事件是考场上很好的材料,但选材必须做到一想二比三定。想,在话题允许的广阔天地中,看看有哪些材料。比,对材料进行比较。定,就是材料必须选优,是自己最熟悉,自身体验过,深入思考过的,这样易写得具体,有真情实感。要写有积极意义,内容健康向上的,并且要写出新颖,写出自己的个性。有一年在安徽中考中有一得满分的考生选材是母亲节那天,自己由于没钱买花送给母亲,而是在花店里打电话向母亲祝福,传递着自己的爱母之情。这样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
好的文章结构要合理、完整、严谨。那么布局要巧,也就是采取恰当的顺序,安排好详略,注意过渡,悬念迭出。特别是文章的开头要精彩,结尾要完美。如有一年四川中考一交往说明书满分作文,考生就是巧用平时所见药品一类说明书的布局来写的。
自我与成长类。成长,一个苦涩而永恒的话题,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需要一个独抒心灵的天地和倾诉情感的港湾,在成长的过程中,亲情、友情伴随他们成长,这也是中考作文关注的一方天地。个人成长与经历类作文试题,要求考生立足现在,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反思所走过的路,并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展开憧憬。比如,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以“希望”为话题,湖北省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江苏省泰州市命题作文题目是“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浙江省绍兴市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 河南省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幸福原来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以“坚守”或“放弃 ”为题,山东省济宁市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湖南省郴州市以“一起走过”为话题,浙江省温州市以“把心儿打开”为题,浙江省绍兴市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这些作文题都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历程,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对这样的题目考生自然体会最深,感受最多,容易下笔。走进初三,学习猝然紧张,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内心焦虑不安,在生活中又缺少沟通,缺少交流,缺少疏导,没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这类作文题在于引导学生倾诉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
素质与情感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命题者都非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语文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而感悟生活就成了中考常常眷顾的一个内容。比如,2005年山东省以“放大优点”为话题,湖北省武汉市以“感恩”为话题,四川省成都市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湖北省黄冈市以“爱是永恒的”为话题,山东省烟台市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需要 ”,浙江省温州市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十六岁,我多了一份”,江苏省宿迁市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掌声又响起来”。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山东省青岛市以“快乐”、“痛苦”或“快乐和痛苦”为题,广东省河源市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歌”,山东省临沂市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我 ,因为我 ”,浙江省湖州市以“感动”为话题,浙江省温州市以“陶醉”为话题,海南省课改实验区以“交流”为话题,江苏南通市中考实验区以“被温暖照亮”为话题,四川省广安市以“快乐”为话题……这些题目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强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引导考生仔细品味和理性分析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类试题和“自我与成长类”试题一样,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有助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从而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
社会与生活类。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以加深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是作文教学应该关注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决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敢于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发表己见。比如,2005年四川省成都市以“学会理解”为话题,江苏省扬州市以“让”为话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的味道”,江苏省徐州市命题作文题目是“自我与他人”,山东省烟台市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需要 ”。2006年江苏省南京市以“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四川省自贡市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龙门阵”,四川省攀枝花市以“节俭”为话题,江苏省无锡市命题作文题目是“门其实开着”……这些题目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谈社会生活。
想象与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容易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因此,前几年曾经盛行一时的给考生一个未来时间或未来事物作为话题,让考生去想象未来的科技水平、社会趋势、人类进步和个人发展前景,借此检测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做法,已经被摒弃。比如,2006年浙江省以“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为题,江苏省南京市以“其实很简单”为题,江苏省无锡市命题作文题目是“门其实开着”……这些题目都是以某一种可感知的现象或者观点为思维起点,进而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给材料作文有:《乌鸦学鹰》(全国卷I)、《读书》(全国卷Ⅱ)、《北京的符号》(北京卷)、《说和做》(北京高职卷)、《读》(安徽卷)、《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卷)、《意气》(湖南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浙江卷)、《关于三的联想》(湖北卷)。
话题作文有:《人与路》(江苏卷)、《问》(四川卷)、《走与停》(重庆卷)、《雨燕减肥》(江西卷)、《星星》(山东卷)、《三个话题任选一》(福建卷)。
命题作文有:《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愿景》(天津卷)、《肩膀》(辽宁卷)。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稳中求新、关注生活,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考查思想深度,具有较好的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拔性,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文题目时代感很强。体现这一特点的应该首推《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它引出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人际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所蕴含的美好思想既有呼唤我国先进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又可以引导当前诸多社会问题的和谐。与往年作文题目的多重理性相比较,今年上海作文题目转向对考生内心情感世界的关注,同时兼顾社会意义。“我想握住你的手”这种语话方式,有利于调动考生倾吐的兴趣。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文中能明显看出每个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追求的方向。
《北京的符号》(北京卷)也是被公认为颇具创意的题目。近一时期,北京对文化遗产的宣传较多,加上2008年奥运的不断升温,人们对历史文化与时展谈论热烈,生长在北京的考生,对此感受应当很强烈。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物,关注北京的变化。虽然说从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到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历史的跨度很大,但题目的着眼点仍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即北京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的符号。
《读书》(全国卷Ⅱ),看似陈旧,但它的针对性却极富时代感。2006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在显著位置发表署名文章《在网络的冲击和应试压力下――青少年面临图书阅读危机》。文章指出:由于网络的冲击和应试压力,据调查: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这说明一年里我国国民中有一多半人没读书,而且从1999年以来连续6年持续走低。问其原因,说“没时间”和“不习惯”的,其中近一半是十八九岁的青年。由此看来,以《读书》为题,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谈对读书的看法,切中时弊,其时效性是很强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命题的角度看:上海卷煽情;北京卷创新;福建卷有新意,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浙江卷难度大,具有挑战性;湖北卷巧妙;安徽卷重思想、重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重庆卷贴近生活,重观察、重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江苏卷问经寻典,思考和行文的空间比较大,都表明了命题角度的多样性。
从立意的角度看:有侧重情感体验,人文情怀的;有关注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有富有哲学思考,探索人的“精神家园的”;有关注人间万象和老百姓普通生活的;有颇具哲理,运用辩证思维的;有开掘实践意义,要求谈理想与现实的;有涉及传统文化继承和营造和谐氛围的等等。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明显分出档次,除个别题目外,一般审题难度不大,选材范围比较宽泛,接近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追求目标。看到这些题目,考生都能有话可说,而且有利于考生说真话,抒真情,避免套路文章。
从命题的形式看: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之初,有对全国卷形式或模仿、或翻版的现象,而今年却已呈多样化的形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在高考中占了主导地位,今年突然转向,返璞归真,回到上世纪末的轨道上,给材料作文占了上风。恰恰是这一变化,不少考生吃了亏,把给材料作文当话题作文说开去。首先是主题偏离材料,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联系所给材料进行作文,它一改连续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的话题作文表现形式,因此,很多考生想当然地就将今年的给材料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在作文立意方面,完全脱离了题目中材料所给的寓意,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造成很多文采不错的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必要把这两种命题形式加以区分。
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主要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题目的结构不同。给材料作文通常包括:主体(文题材料或图画材料)――附件(包括“注意”和“要求”两项,要求中有“自拟题目”)。话题作文通常包括:材料――话题――规定性要求(或以“注意”字样出现)。对题目而言,给材料作文题前一部分是“材料”,后一部分是“自拟题目”。话题作文题前一部分是“话题”,后一部分是“要求”。1992年至1998年主要是给材料作文,1999年至2005年主要是话题作文。二是给材料作文题较话题作文题更具限制性和封闭性,作文时对材料寓意的准确理解以及思想深度很重要。2005年给材料作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试卷中只有4道题,线道题。今年给材料作文有10道,线道。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给材料作文是一种读写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懂材料为先决条件的作文文体。它在审题立意上是有限制的,必须根据材料的寓意,在标题的范围内明确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审题难度相对加大,行文要求符合题意,具体明确,不能任意发挥。它不同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开放和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驰骋的空间。
除此以外,今年还有命题作文三道题,小作文两道题,由此看来,从命题角度、审题、立意和形式这几个方面看,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展示出地域文化的风貌。
作文命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区分度,对高考招生选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今年话题作文为何减少,它与高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很有意义。
由全国卷首创并坚持多年的话题作文,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鼓励考生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进一步强调了命题者的开放意图。这给当时限制过死,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以振聋发聩的一击,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记忆的移植”和“答案的丰富多彩”,却混淆了“创新思维”和“胡思乱想”的界线,忽略了既要“异想天开”,又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纷繁杂驳”偷换了想象和联想要“合情合理”的概念。它的负面影响和传递给考生及语文教师的错误信息是:高考作文可以任意开放,只要与话题沾点边,写什么都行。似乎“文体”“审题立意”以及高考作文应该严加防范的“抄袭”和“宿构”之风都不重要了。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十分沉重,引导了考生去说套线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2004年全国卷四个作文题和2005年全国卷三个作文题,都充分注意到选择考生关心和熟悉的话题,能激发考生的灵动感悟和动笔写作的热情。尽管话题作文的坚持有其积极正确的一面,但其“宿构”“抄袭”之风的影响给高考选拔带来的危害是不能忽视的。为了保证高考的选拔性原则,作文命题一定要处理好限制与开放,承袭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不得不考虑评分的客观、公正、平等和把评分误差减少到最低点等因素。
对话题作文利弊的分析,说明了今年作文命题中给材料作文增加的原因和保证高考选拔性原则认识的加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主命题大多重视了这一问题。北京今年高考作文的区分度体现得非常好。因为《北京的符号》是一道限制较多的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说,但是,想写出彩,得高分,关键是思想要有深度,内容必须生发开去。可喜的是今年北京作文有得满分的《老舍与北京》。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考生文笔不错,但立意平淡,对题目挖掘不深,从符号写到符号,未深入探讨“符号”背后的深刻含义,结果得分比较低。《北京的符号》这道作文题,难以预知,有较好的公平性与选拔性,许多老师和学生反映没想到、没猜到、没有练过。虽然写作要求较宽,文体限制较少,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写得鲜活也相当不容易。正因如此,才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这种避免了猜题、押题、“宿构”“抄袭”,而且有区分度的作文题,有利于高考的选拔。
首先,要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在复习、训练的同时,要让自己充分感受丰富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事,读写结合。从阅读中积累,从阅读中发现。如果平时重视阅读,循着“阅读――积累――感悟――表达”的写作规律进行练习,应对今年这20道高考作文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涉及的语言材料,我们从报刊上都能看到。例如:关于“青少年面临图书阅读危机”的文章,介绍故宫及北京的四合院的文章等。
《康熙来了》(以下称《康》)2004年初在台湾中天电视台开播,是台湾谈话类节目新形态的代表。在它成功之后,催生了许多同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如《国光帮帮忙》等。虽然它只是在台湾地区播出,但是通过网络也获得了内地观众的追捧。节目自2008年就开始不定期的在内地的各大城市举办《康熙盛典》演唱会。《康》作为成功的纯娱乐性节目,每年都制作以台湾民俗文化作为话题的节目。也正是这类话题,增强了节目的本土特色,提升了节目的品味。
台湾地区的原住民在台湾保留原始部落的生活已经有8000多年,从明清时期开始才有大批的汉人迁入。台湾本土文化主要是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岛文化、以河洛人为代表的河洛文化、客家人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与外省人带来的新文化在台湾岛上共处融合。①
该节目反映台湾民俗文化的话题数量上不多,但是每年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表1)。
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线%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一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尽管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②因此,我们从节目话题选择的角度对《康》中民俗文化的专题进行分析。
以2004年1月5日开播到2009年12月30日之间所有以民俗文化为话题的节目为样本。样本一共为34期。分析单元选取的是《康》每一期民俗文化话题的节目。《康》对于此类话题的发掘主要体现在语言、本土戏剧、特有文化现象、特有文化记忆和少数民族(台湾原住民)方面。具体来说,节目在语言上选取的角度是台语(歌),本土戏剧是歌仔戏,特有文化现象选取的是民歌时代的民歌西餐厅,文化记忆选取的是眷村文化。因此,将所有节目湾民俗文化分为5类:台语、歌仔戏、民歌、眷村、原住民。
从方言上看,“台湾话”,实际上就是闽南话,一般台湾居民也都懂得闽南话,人们习惯将台湾的闽南话称为“台湾话”或“台语”。③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传播。语言单位,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④。
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和反映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④尤其是方言,深刻地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突出特征。一个地方的戏剧、曲艺、歌谣、谜语等文艺形式都是以方言作为工具才得以表达的。人情、风俗的地方文化有时候也会反映在方言里⑤。因此,节目在民俗文化题材方面重点突出语言(台语)。
节目大多从台语歌星入手,对台语歌手进行专访,这跟《康》本身就是一档以综艺娱乐为主的谈话节目有关;然后节目逐渐进入到以“台语(歌)”本身为讨论话题的形式;再沿袭节目“明星效应”的形式,通过明星参与节目,纠正发音、普及方言、演绎歌曲,都是在宣传“台语”,即本土文化;最后,节目还将台语(歌)拿到节目上尝试做一番创新,内涵较之前更加深刻。
从话题来看,该类节目话题还呈现出一定的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如将同一话题划分为若干部分,分集播出。作为承载台湾本土文化“容器”的台语,《康》对该主题的制作和宣传恰恰体现了台湾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极大认同。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眷村也曾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目在2007年做了三期关于眷村的节目,在2008年和2009年各有一期,主题是眷村的舞台剧宣传。节目对眷村话题做的期数仅次于台语,跟节目主创的出身背景也有关,节目的策划人王伟忠就是在眷村长大的,对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有很深厚的感情。
歌仔戏是台湾的“京剧”,是台湾本土的戏曲形式;民歌是三十年前,台湾大学生呼吁要有自己的华语音乐而带来的一股音乐热潮形式;民歌代表的是中国人对于自己音乐上的探索。节目在做这两类话题时,会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做很多期,比如说歌仔戏在2004年做了5期,2005年做了一期,后面就没了。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04年到2007年之间,《康》每一年在发掘民俗文化都有重点。比如说,2005年歌仔戏5集,2006年台语3集,2006年民歌3集,2007年眷村3集。节目将本土戏剧、怀念性的文化记忆在集中重点做了之后,认为已经将该类话题挖掘够了,所以节目果断得放弃了该类话题。
对于“原居民”话题,该类节目采访的嘉宾多是身为原住民的歌手、明星等公众人物,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一)原住民的居住地和“平地人”的居住地是隔离开的,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多隔阂。一般民众对于原住民群体比较陌生,而身为原住民的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聚集了较多的人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观众有熟悉感。(二)原住民有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原住民明星作为演艺人员,表现力更好,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出原住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从节目具体的内容来看(见表3),早期的原住民类节目主要着重通过较有影响力的原住民明星,介绍原住民的民族歌舞、生活趣事等,话题单纯追求娱乐性的倾向相当明显。之后的节目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展现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如美食,话题涉及的内容有所延伸。如20071016期节目深入原住民的生活,重点挖掘原住民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节目中刻意地用带有浓重原住民口音的国语录制节目,且嘉宾身着各自的民族服饰,节目的本土民俗气息变强。在做了以上的铺垫之后,节目开始接触到原住民话题中最敏感部分――民族隔膜。节目在做这个敏感的话题时,采用的是比较稳妥的、正面的角度,邀请的嘉宾覆盖老、中、青三代,看上去在谈论原住民与平地人恋爱的话题,实则是在探讨民族隔膜的演变、消除的过程。节目中除了介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并纠正了平地人对原住民一些偏见。
我们看到,《康》对原住民主题由单纯娱乐性强的原住民明星专访到原住民风俗,再到原住民与平地人的隔膜等,体现的是一个话题渐进的发掘过程。这类话题的挖掘不仅仅是因为同类节目话题本身的发展需求,更是遵循人的普遍认识规律。从表3中可知,《康》对这类节目做得并不是很多,时间跨度非常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首先同一类话题不应该做得过于密集,此外更重要的是这类题材牵涉社会敏感的话题,节目需考虑到民众的认识过程,否则如果用与处理其他话题一样的方式,很容易激起民族间的不良情绪。
民俗文化话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但是目前内地的电视节目中除了专门的戏曲频道的节目鲜有出现。这种题材并不是进行简单的宣传,也并不应该不只存在于小众,或者说精英阶层。文化应该是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是大众的、平民的。
1、对民俗文化的发掘应该由点及面。《康》中本土文化都是通过一个个点体现的,比如说文化记忆――眷村文化。节目也许并不能穷尽本土文化的内涵,但是节目可以介绍本土文化中的某几个点,以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而这个点的选取应该从重要性、独特性和代表性着手,比如歌仔戏作为本土戏剧的独特性。
2、把一个话题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以便保持节目的连贯性。节目在做民俗文化话题的时候,保持了语言一直贯穿始终,另外由于一期节目的容量有限,不可能一期就把某一种民俗文化做得非常深入,所以考虑到观众的接收限度,《康》才会选择在一段时间内重点选择做某一个线、做民俗文化题材时,节目风格应注重轻松活泼与谨慎知识性相融合。配合民俗文化题材,节目的风格应该微调。节目在制作这类题材的时候,在保持节目主体风格的同时,应该稍微调整一下风格。比如,《康》对于具体内容的选择一向比较大胆,但是在做原住民的时候采取的是比较稳妥的方式;对于风格形式不够活泼的电视节目,在做这类题材的时候,如果娱乐性和生活性增强一点,可以尽量避免节目沉闷的情况。
4、在挖掘题材时要考虑受众的接收底线注意时宜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较敏感的话题才会容易让受众以相对中立的态度接受,不产生抵触情绪。
在如今竞争激烈和收视率为主的传播环境里,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成为主要卖点;然而这种娱乐性的持久,并不是以内容的空洞无物和话题的重复繁琐为发展中心,《康》的大受欢迎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是娱乐八卦、社会普遍话题,还有深层次的利用偏娱乐手法去挖掘民俗、本土的题材,让节目在轻松中达到娱乐性与知性、甚至生活与政治相结合和互补。这些是内地电视节目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