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电竞 > 学习资料 > 知识积累 2024年儿童乐鱼电竞官网文学创作综述|纳杨:开阔丰富与新的可能性

2024年儿童乐鱼电竞官网文学创作综述|纳杨:开阔丰富与新的可能性

  2024年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开阔的创作视野,关注各民族少年儿童生活,以及自然生态题材作品。

  02作家们在艺术创新上孜孜以求,如《我的名字叫阿吨》等作品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

  03除传统儿童文学作家外,跨界作家如周晓枫、温燕霞等也奉献了一批精心之作。

  042024年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会议和对话交流活动,加强中外儿童文学创作、学术交流。

2024年儿童乐鱼电竞官网文学创作综述|纳杨:开阔丰富与新的可能性

  0590岁高龄的张锦贻先生出版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带来更丰富的可能。

  据开卷数据,少儿市场2024年1-10月码洋比重为28.01%,依然是整个图书零售市场中码洋比重最大的细分市场,其中的细分类别码洋比重“前三甲”依然是少儿科普百科、少儿文学和少儿绘本。之所以在盘点2024年儿童文学创作时要提出这组数据,是因为这一年儿童文学创作整体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视野愈加开阔,而这与整个少儿阅读的状况是相辅相成的。开卷的数据让我们看到儿童文学在当下大众阅读中所占的位置依然较为显著。儿童文学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少儿图书,但上述“前三甲”基本上都可以纳入儿童文学范畴,其中的儿童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等共性都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与其他文学门类相比,儿童文学更重视阅读,重视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度,重视作品对小读者产生的影响。开卷的数据也在提醒我们,在一般文学研究范畴的“儿童文学”之外,存在着一个更广阔的儿童阅读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原创作品正在逐渐占据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这是近十年来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成绩,而要保持这一良好趋势,不断提高原创作品的质量是基础,也是关键。整体上看,2024年儿童文学创作展现了不断向上攀登的态势。

  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是近两年来新的“增长点”,2024年又有新的突破。汤素兰《绣虎少年》写湘绣给一个残疾少年带来了生活的方向与勇气,写出了古老的艺术能够接续下去的原因,感动之余也引人深思。邓西《永远的阿贝》在两个女孩之间的幽微情谊中嵌入黎族织锦这一古老的艺术如何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存在方式,使得小说充满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带来的张力。温燕霞《萤火谣》是关于传统山歌和童谣的礼赞,小说主人公一老一少,皆有唱山歌诵童谣的天赋,围绕着他们的是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变化。王一梅《茶乡少年》和刷刷《茶园笙声》都把目光对准茶乡的孩子,种茶、采茶、制茶的传统文化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和素养一直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突破点。与此前多为报告文学或科普类作品不同,2024年有几部航天航空题材小说,作了新的尝试。军旅作家曾有情、张子影《绽放太空的玫瑰》从女航天员女儿的视角写航天员的生活,葛竞《宇宙的梦想》写航天人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影响下逐渐激起探索宇宙的渴望并决心脚踏实地去实现。这些作品把“太空”那么“高远”的事拉回到“地面”,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为牵引,比如校园、家庭,在孩子们和航天员之间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赵华《银骆驼》则以中国第一个航天基地建成、第一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起步。军旅作家马京生、王建蒙《大漠神箭飞天记》采用传统的科普小说的写法,抓住科学探索精神与儿童的冒险探险精神的契合点,把科学知识注入儿童故事中。“我们的小时候·科学家系列”散文推出了物理学家李淼的《童年的小宇宙》、古生物学家周忠和的《一个人的万物起源》、数学家蔡天新的《海边的男孩》三部作品,是科学家们写自己小时候的事,从中可以读到科学家的成长心路。少儿科幻作品较多,陈楸帆《山海歌谣》和黄蓓佳《极地穿梭》比较有特点。《山海歌谣》把乡村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发展和贵州的传统民间文化相结合,富有想象力,思想也比较超前。《极地穿梭》则更偏重人的情感,以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故事探讨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论题,即AI与真人的关系,当一个人身体陨灭而精神借助虚拟网络存在的时候,人们该如何面对他物。

  当下孩子们的生活依然是儿童文学作家着墨最多、最用心用情的。以乡村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较多,艺术特色也最为丰富。秦文君《街市上的芭蕾》讲述了一个身居乡间却痴迷于芭蕾的女孩勇敢挣脱现实的束缚,坚持追求梦想的故事。余雷、孙嘉晖《背篓少年》写逆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球少年。高雅艺术、网球运动这些过去似乎与乡村相去甚远的事物,现在已经在乡村开始传习,这是信息技术变革带给乡村巨大变化的重要表现,作家敏锐捕捉到并写出来,让我们看到当下乡村新的一面。张国龙《山月当归》继续写铁桥李花兄妹俩及他们身边的乡村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随着哥哥这一代即将步入成年,小说所表现的童年生活更加深刻且真实。马慧娟《飞起来的村庄》把农活农事写得细致饱满,也写出了脱贫之后的乡村如何继续向前。余闲《小云兜里的梦》里,大山里的女孩来到镇上的学校,勇敢地超越过去的自己,站上人生的新台阶。还有赵菱《会发光的声音》、孟宪明《猴王蓝鼻子》、唐池子《田野深入》等,从支教、动物保护、乡村风物等角度描绘当下乡村孩子生活的图景。

  城市孩子的生活多以校园和家庭为主。祁智《方一禾,快跑》中的方一禾既要承受爸爸突然离世的痛苦,还要照顾生病卧床的妈妈,但他选择每天跑着上下学回家照顾妈妈,仿佛只要他坚持跑,跑得够快,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殷健灵《少年仰起他的脸》和汤汤《青色风筝飞走了》都关注特殊环境下的孩子,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持着努力向上,为自己赢得希望。吴洲星《幸福里》以社区拆迁为背景,写了三个家庭环境、性格都各不相同且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孩子,因为一只流浪猫而相识相知相助、共同成长的一段人生经历。

  有的作家回望自己的童年,写“过去的事”,比如刘海栖《我们的乒乓球队》、徐贵祥《老街书楼》,为当下的孩子提供一个回溯历史的路径。有的作家关注当下,比如徐玲《橘光》讲述新时代志愿者的故事,常笑予《追松塔的爸爸》其实是追被热气球带跑的爸爸的故事,其中关于东北林场生活的描写陌生又新鲜,翌平《新雨过后的空山谷》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忧伤”,给予“疗愈”。

  少年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开始体验“长大成人”之前的迷茫和无助的重要阶段,儿童文学应当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些不同的精神能量,比如勇气、抚慰、认同和信任等。刘华《苹果花开》直面当下少年可能会遇到的生活困境,主人公因一时之勇意外犯下大错、造成严重后果,在“苹果爷爷”的帮助下,学会勇敢面对和承担后果,成功应对人生中的一次“危机”。周敏《马可的十四岁》和唐糖《月亮计划》都是写初中生的,其中的成长滋味多了一些酸涩,也多了份责任和期待。

  书写各民族少年儿童生活的作品表现不俗。江觉迟《会唱歌的帐篷》以非虚构小说的写法写出了藏族孩子的现实生活,质朴而动人。许廷旺《额吉的河》、金少凡《永远的马头琴》、马瑞翎《驼峰航线上的孩子》等小说也都是贴着不同民族地域的孩子的现实生活写的,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

  自然生态题材的作品更加注重儿童性、文学性与科学知识的调合。王棵《珊瑚在歌唱》以孩子的故事替代了保护珊瑚保护环境的直接叙事,小女孩在学习潜水的过程中观察珊瑚、了解珊瑚,进而喜爱上珊瑚,成为海洋保护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

  儿童文学的书写覆盖了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方方面面,除上述题材外,还有写当代军营故事的高满航《参军吧,兄弟》、写澳门的历史和当下的杨颖虹《雀仔园的雀仔》,写中国援非医务工作者60年坚持默默奉献的曾维惠《中国妈妈》,写红军故事的张品成《长征天字号行动》等,都展现出儿童文学作家们在题材上的开掘能力。

  除了题材上的开掘,儿童文学作家们还在艺术的创新上孜孜以求。2024年有多部作品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意识,虽然有的不是那么完满,但艺术的进步就是在这些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

  左昡《我的世界》题材很新,写新兴行业的从业者——快递员、外卖员们,他们被统称为“骑手”。人们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是不甚了了。作家用真实的接触获得关于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再经过文学的加工,从儿童视角去表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作品中那个梦想做导演并且已经开始制作自己短片的骑手的女儿格外引人注意。有故事有人物,小说就有了生命力。周晓枫《我的名字叫阿吨》中虚构了一只叫“阿吨”的熊猫,它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有关联,但又不是冰墩墩,冰墩墩是阿吨寻找自我的精神偶像,小说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自如切换。

  吴梦川《大树的女儿》以一个乡村家庭的三个女儿为主角,从二姐的视角,讲述姐妹和母亲、祖母乡村三代女性的经历,以颇具传奇性的笔法为乡村绘制女性生存与成长的精神图谱,其中蕴含着突破一般儿童文学写法的叙述方式,带来更为开阔,也更为震撼的艺术效果。保冬妮《童年树》则以塞罕坝人工造林的创举为题材,设置了现实与过去两条线交叉前行,让小读者在熟悉的现实的引领下,尝试理解过去,从而体会人们的创造、奉献与坚持。

  在林彦《九歌》里,屈原的名篇与主人公之一、一个富有文学天赋的小男孩的诗作相互映照,加上其他古典诗歌、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经典的加持,让几个孤儿在保育园的生活笼罩上一层淡淡的氛围,有忧伤,有冲撞,有感动,还有一种只属于孩子的荡气回肠。舒辉波《听见光》有励志的意义,但又不限于此,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学的、哲学的,使得作品从书写现实生活进入到书写人的精神世界的境界。在这部非虚构作品里,引用经典起到了帮助更深层地理解人物的作用。诺亚《白夜梦想家》是另类“改编”名著的尝试。作品借用了《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典“模式”,设计了小主人公为了找回自己的名字而踏上冒险旅程,但他们遇到的不是“九九八十一难”,而是需要帮助的人们,每帮助一次,他们就离要找寻的真相更进一步。乐鱼电竞app这是一个初看有些乱,读到最后谜底揭晓的故事,其间各种预留的线索和伏笔,非常考验作家对整体叙事的掌控能力。

  木也《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叙事手法独特,以类似意识流的方式、文艺的语言,写出了女儿对妈妈的爱,带给我们某种纯粹的情感体验。配合作品的特点,图书装帧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同样在形式上有特色的还有尹才干《童诗会画画》和金朵儿《放牧云朵》。《童诗会画画》在诗歌的文字排列上做了实验性尝试,再配以相映成趣的图画,让阅读充满游戏性和探索性。《放牧云朵》则是在插画和装帧设计上配合诗作的气质,把整部诗集打造成了一个艺术品,给阅读带来清新自然的美感。

  短篇作品和图画书中的创新意识则体现得更为鲜明。孙建江的寓言集《一念一句》以一句话成篇,高度浓缩了人生的经验、历练、智慧和哲理,是寓言创作的一次探索。王林柏《无聊之神》运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效果,在整体构思和情节上都有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妙趣。高洪波、李海燕《图书馆之夜》脱胎于真实事件,作者运用高超的想象和凝练,把孩子们在图书馆能读到的众多经典名著编入书中,畅游阅读世界。和畅团《萝卜大厦》运用富有寓义的故事和强烈饱和的色彩搭建起一个文学性艺术性俱佳的小世界。蔡皋、萧翱子《火城1938》以细腻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把曾经的美好与毁坏后的破烂呈现在读者面前,万语千言尽在其中。徐建明、小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和贾玉倩、王祖民、王莺《有什么东西我买不来》都是中国民间传统故事精神的重塑,其中的诙谐幽默和人生智慧是中国人精神的内核之一。周翔《我和爸爸逛巴扎》则以独特的色彩展现新疆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这一年,高洪波、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常新港、汤素兰、徐鲁、黄蓓佳、张品成、孟宪明、肖定丽、葛竞、汤汤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们推出新作,90岁的“常青树”金波先生也推出《金波别集》,这套特别的作品集让作家的“旧作”在重新梳理编排中展现“新意”。

  跨界作家们也奉献了一批精心之作。除上述周晓枫、温燕霞、徐贵祥、王棵、吴梦川、曾有情、张子影、马京生、王建蒙、马慧娟等,还有赵丽宏《月光蟋蟀》,延续了唯美唯真、“简”而不“单”的创作风格,陈蔚文《芙蓉花开》关注女孩的成长,李成恩《直到河流尽头》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写了一个小门神钟馗守护汴河人家的温暖故事

  更多的中青年作家正处在创作旺盛期。刘虎推出了《拥抱大象》《少年筏子客》《金色日出》《生命纹章》等4部小说。赵卯卯《欢喜的森林》中,小女孩欢喜和外婆就像一对山林精灵,带给我们大自然的美好。还有龙向梅、萧袤、廖小琴、吴洲星、巩孺萍、顾鹰、唐池子、小河丁丁、冯与蓝、黄颖曌、金朵儿等,以及一批“新人”作家王征桦、鲁鸢南、杨遆峰、何晓宁、夏桨、郑铸彪、张牧笛、李小菁、丁之琳等,他们的长短篇作品,已成为儿童文学持续发力的强大动力。此外,小学老师李柏霖带着她的学生们创作的《田野诗班》,让诗教在儿童中开花结果。蒋惠莉、王宜振主编的《唱响红色新童谣》让孩子在诵读中种下文学的种子,还有更多的潜在作者正在崭露头角。

  2024年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会议和对话交流活动,理论界、创作界、出版界紧密互动,充分发挥理论评论推动创作的重要作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与诗刊社、文艺报社合作,举办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国作协举办的专题讨论儿歌创作与传播的一次会议,围绕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的特点与难点、新时代儿童审美心理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童趣出版研究院合办的“童书创作:构建成长的力量”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国际交流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以国际儿童文学历史研究的新视野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儿童文学论坛”等活动,加强了中外儿童文学创作、学术交流,使得儿童文学界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格局。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百花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儿童文学:新的可能性——新时代作家跨界写作儿童文学主题对话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明天出版社举办的“多维视野下的新时代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研讨会,江苏凤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作协举办的以“成长与未来:少年文学与少儿写作发展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当代少儿文学创作与研究国际论坛暨《全国优秀作文选》四十周年刊庆活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诗刊社、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组委会联合举办的“新时代儿童诗歌创作传播座谈会”等,都紧贴当下创作实际,对突出现象进行专题讨论。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张锦贻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10月

  2024年,90岁高龄的张锦贻先生出版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史》,这部专题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重要理论著作,以具体作品为轴,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儿童文学的各个历史时期,分析概括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成果,兼具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儿童文学创作需要儿童文学理论的支撑,儿童文学理论也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的格局,正如评论家张燕玲所言,建构开放的、创新的儿童文学观,包容和褒奖那些为儿童写作,守护童心童真并兼具文学性的作品,无论其文本形态、艺术样式如何多样化,都能为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带来更丰富的可能。

关于作者: 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8888888@qdeptok.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