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在持续更迭,如何更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新的一年,多家文学期刊把增强和提升文学原创力作为中心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持续深入推进刊社建设,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系列举措,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无论传媒时代的技术如何进步,载体发生怎样的变化,读者总有对优秀原创文学作品的渴求。对语言、审美、文学想象力和思想穿透力的重视,是传媒时代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存在理由。”《收获》执行主编钟红明表示,《收获》始终秉承巴金“办刊物,就是要多出作品多出人,把心交给读者”的办刊宗旨,致力于华语原创文学精品的编辑出版,而推出更多优秀文学作品,也是刊物2025年的工作重点。第1期刊载陈继明长篇小说《大声独白》,直指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疼痛与疗愈;第2期刊载孙惠芬长篇小说《紫山》,讲述辽南农村在时代变迁中的人性困厄;第3期将推出刘亮程长篇小说《长命》,作家将哲学思辨游刃有余地融入由故乡、人性、世相、生死所构筑的复杂叙事中;编辑中的《收获长篇小说·2025春卷》将刊载苏童酝酿11年创作的46万字长篇小说《好天气》,该作品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讲述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城郊结合部的咸水塘的故事。
《收获》格外重视文学的迭代与新人的发掘,每年第4期均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集中展示年轻写作者的文学生态与审美表达。该专辑2025年将以多个媒体平台为抓手,展开多种方式的灵活推介。文化专栏也是《收获》一向关注的重点,2025年第1期“东船西舫”专栏刊发金宇澄的《紧紧束缚肉身》,杂糅艺术随笔与文学描摹;此外还将约请学者祝勇新辟专栏“故宫寻美”,将图与史拼合在一起,用尺牍诗文、族谱方志、杂谈笔记中的蛛丝马迹去重建艺术作品诞生之时的历史现场。
《当代》主编徐晨亮谈到,2025年,杂志将推出多部重磅长篇:《昆仑约定》是毕淑敏积淀多年后的新作,讲述高原诊所的青年军人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经历生死考验,情感与生命得到升华;宁肯《冯所在》塑造了一位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数学英雄”形象,他穷其一生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留下悬而未决的人生谜题;在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天山下》中,新疆作家李健动情讲述哈萨克族家庭在牧民定居背景下,融入新时代生活的动人历程。此外,还将陆续推出邓贤、董立勃、弋舟、程琳、谈波等人的长篇新作和杨志军、杨争光、王松、老藤等人的中短篇力作。乐鱼电竞网址
托举新人是《当代》始终坚守的传统,2025年第1期重点推出东来《涉过歧流》,这是杂志首次刊发来自“9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乐鱼电竞网址作品在向内的内心叙事与向外的时代观察间自如转换,写出了年轻一代的现实感与历史感。近年开设的“发现”栏目也将继续关注体现新视角、挖掘新题材、对当下生活有新发现的青年作家新作。
“未来我们将在秉承‘文学记录中国’这一宗旨、稳步前行的基础上,聚焦文学原创力提升,不断谋求创新、释放潜能,向读者呈现更丰厚、更多彩、更敏锐的文学面貌。”徐晨亮说。
2024年,《延河》首倡“新大众文艺”,并得到文艺界广泛响应。《延河》执行主编阎安表示,2025年,《延河》将在新的文艺局面中,进一步发挥刊物独有优势,编辑出版“新大众文艺”作品特大专刊,为深入推进新大众文艺健康繁荣发展集结强大的理论及创作队伍,彰显主流文艺阵地的引领作用;围绕新大众文艺创作,开展“寻找新时代的文学黑马”主题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遍寻各行业的新大众文艺代表性写作者,以《延河》为核心平台,汇聚实力矩阵,助力中国文学原创力的提升;一年一度的“《延河》最受读者欢迎奖”将改为“《延河》新大众文艺奖”,通过评奖颁奖活动,立标准、树标杆,以奖促创,进一步繁荣新大众文艺创作;举办具有全国性规模和影响力的新大众文艺研讨会,加强对新大众文艺创作的现象阐释和理论构建。此外,以《延河》和“文学陕军”融媒体为主要阵地平台,打造好“新大众文艺”和“新大众文艺论坛”两个栏目,持续跟踪、解读和阐释新大众文艺。
“2025年,《作家》将追求刊发作品的高品质,努力寻找那些能够代表各类体裁变化前沿性的力作,挖掘更多具备经典化潜力、能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既关注名家们的创作新走向,也竭力发现青年作家打破常规的探索之作。”《作家》主编宗仁发介绍说。
作为综合性文学杂志,《作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增加杂志的文学信息量和内容丰富性,不断打开文学的话题视野和创作空间。“当下媒介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文学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期刊难免会产生阶段性的焦虑感,但冷静下来想想,如果你的原创具有足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情况恐怕也没有那么糟糕。”宗仁发表示,如今各类文体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非虚构及跨文体写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作家书信、作家日记等都是《作家》十分重视的宝贵‘食材’,甚至一些无法归类的‘四不像’的文字,只要是出自信任的作家之手,我们也会给它呈现的空间。”
“2025年,《湖南文学》将用心经营‘关注’‘青年计划’‘笔谈’等品牌栏目,新推出‘细读’‘类型’专栏,以优质的内容助力文学原创力的提升。”《湖南文学》主编沈念表示,“我们格外重视原创小说,每期精选刊发有现实意义的中短篇小说,新开设的长篇小说栏目也将在精心选稿后不定期亮相。所有专栏均密切关注国内外文坛动态,以期有效激发作者创作热情,尤其强调原创性,努力做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准提供者。”
《湖南文学》自2024年初改版以来,始终秉持“推原创、育新人”的宗旨,通过设立多元化栏目,重点关注不同职业背景的优秀写作者,着力为各种文学声音搭建展示平台,使其成为各种创作风格的展示空间。沈念谈到,未来杂志将持续强化编辑与作者间的互动,通过专题改稿会、主题创作指导等形式,提升文学原创品质;进一步建设新媒体平台运营矩阵,实现作品的在线阅读、评论推介与评刊互动,扩大传播、增进交流,持续激发文学潜能。
2025年,《长江文艺》将打造重头栏目“中国当代作家档案”,每期集中推出一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重要作家的小说力作,同时配发作家的文学观、评论文章、作家手稿及创作年表,从期刊角度推动当代作家经典化。策划“新时代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系列理论文章,计划分24期推出,邀请评论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梳理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在开放的学术视野中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系统深入探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长江文艺》主编蔡家园谈到,杂志将推出专栏“唐诗传”“茶道行”“艺文志”“江畔记”,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中西文明互鉴、民间文化的诗性书写等角度出发,探索中国故事的新表达,拓展非虚构写作空间,推动文体创新。此外,还将推出“00后新写作专号”,发掘文学新质素,推出文学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