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的现场,中间第一排深色服装与白色衬衫交杂,盘着一头栗色头发的米亚莎身处其中,实时参与文字直播,身兼记者、摄像师和同声传译,精准的提问与亮眼的表现让人挪不开眼。
“社会语境对女性的教导是不要抛头露面,而是低调地默默付出。但我不在乎,正是因为我厚脸皮直接坐在第一排才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为自己今天的live blog贡献了SCMP自己的照片,而非法新社或者路透社的照片。”
这份坐第一排的底气是她以往所撰写过的有深度有全球影响力的报道所给予的,这份坐第一排的勇气更是她所遇到的每一位敢闯敢拼努力争取的女性所传递的。
香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米亚莎供职于香港一家国际知名媒体。2024年8月,她拿着HPI签证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英国高潜力人才签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旅游,2024年的9月15日,她用英文撰写了自己在西班牙媒体发表的第一篇本地文章,现居伦敦,未来将长期在伦敦、香港两地工作。
一路走来,米亚莎在记录数据、写下相关分析的同时,也在经历无数次循环的崩溃、拆解和重组。
作为财经领域的记者,一年当中没有所谓的淡季,一天的工作也没有“摸鱼时刻”。国家政策、科技领域的新热点、毕业季……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太多领域、太多人有关系。
但他们有最忙的时候——一年新旧交替之际。这时候,极为考验一个记者的专业素养——脑子转动的速度、敲击键盘的速度、抢新闻的速度,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要用数字使工作量可视化,米亚莎在2024的1月完成了24篇稿件,主题从央行降息、黄金贸易、锂矿锂电池到中德贸易、蓝领阶层、大学生就业,与经济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是她的工作对象。
撰写稿件最快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但背后为此沉淀的时间是以月甚至年为单位。如同学生时代的课题研究,米亚莎对于每一个工作对象都进行了深入考察,从前期的背景调查、数据研究、专家采访、文章撰写到后期事件追踪,米亚莎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和专注。
虽然每一个主题看似相差甚远,但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紧密结合,米亚莎有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节奏,形成独属于米亚莎的知识结构,现在的她对英文报道有足够的明锐度和把控力,不需要像刚开始那般对一篇稿件反复修改。学生时代学习的知识成为职场的敲门砖,但真正滋养一名财经记者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
米亚莎本科主修的是新闻传播学类的广播电视方向,通过自学拍摄、剪辑逐渐接触到了各类视频拍摄和剪辑活动,成为复旦新闻媒体部门的制片人之一。参加活动之余,学习也没有落下。
在复旦大学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里,米亚莎曾经一度因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哪方面感到焦虑。这和她曾经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乐鱼电竞入口和她曾经熟悉的一步一个脚印也不一样。
她害怕自己被落下,也担心未来的自己因为美化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而后悔,她畏惧随波逐流选择升学做科研而为没有深入一线感到遗憾,也担心自己对新闻的热情与理想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逝。
2021年,大四的实习项目让米亚莎真正了解到了财经报道这一领域和财经记者这一职业,她开始主动通过互联网了解财经报道和相关知识。
人口就业、技术投资、国家贸易……这些专业名词真正变成了米亚莎的世界里真实可感的经济现象,她深深着迷于研究一个国家的新技术、新政策如何影响本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个经济政策又是如何制定出台、实施落实……
跟随着心走,米亚莎选择了实践,通过面试得到了撰稿实习机会。对于米亚莎的想法和热情,平台领导非常欣赏,鼓励她把做采访写文章的想法落地。
米亚莎全身心投入了实习当中,她把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热搜整理并进行逐一分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把通过科研学习到的搜索能力融会贯通。
让米亚莎记忆特别深刻的是研究生实习阶段所做的一个关于中国医保主题的报道,该报道详细描述了当今中国医保领域面临的一些困境。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后,米亚莎希望通过采访了解专家学者的想法。
她给一些学者发去了采访邀请,这个过程如同一个没有经验的渔夫向广袤的深海撒下渔网,鱼饵只是身为实习记者的勇敢。她做了完全的准备,同时也做好了没有回应的准备。
但令人惊喜的是,她收到了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受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庭芳的同意,在工作饱和的情况下仍然抽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给米亚莎做线上采访。
专家的加持和前沿讯息的传递让这篇报道的专业性与深度更上一层楼,米亚莎真正开始以一个财经记者的视角理解自己的工作。
另一件让她感到采访写作能力被肯定的是一篇关于中国蓝领缺口问题的报道被多家海内外机构引用。最直接的数据和流量、身边同事与领导的认可让米亚莎在自我认可之外得到了更多外界的鼓舞,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看到,成为一名财经新闻记者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实习的6周时间内,米亚莎完成13篇稿件,多篇反响热烈、影响力大。这对于一个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财经记者而言是莫大的鼓舞,也愈发坚定了她走进财经报道大门的信念。
确定自己的心意后,她继续主动出击、深入学习,通过彭博社筛选,申请了Bloomberg的mentorship program(彭博的导师计划,为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帮助的项目),更为系统地学习了财经写作。
从兴趣到能力,从想法到实践,贯彻始终的是米亚莎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今天的米亚莎在坚持的事情。乐鱼电竞入口
从偶然接触到的财经写作到今天的职业,从财经小白到独当一面的以英文进行写作的财经记者,是米亚莎战胜了自己,通过一以贯之的努力让自己成为知名财经媒体的记者,登上知名外刊封面。
在前文提到的关于刘庭芳教授的采访中,刘教授在最后几分钟闲聊时问起了米亚莎的名字和家乡。知道她来自新疆之后,他鼓励米亚莎坚持财经写作,期待尔族同胞在英文媒体上书写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老师的鼓励让米亚莎在激动之余更加坚定了英文学习的信念。
米亚莎出生在一个非汉语环境,爸爸不会说英语,妈妈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晚,祖辈只会说尔语,她7岁才开始学习汉语。2021年年底,开始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2022年开始,英语成为她的工作语言——英文撰写宏观经济报道。英文报道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引用,口语能力超越绝大多数英语非母语者。
这对于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最开始的时候某些专有名词连汉语表达都不清楚的米亚莎来说可谓天方夜谭。除此之外,汉语写作习惯逐层递进,英语报道更多的是要把重要的信息前置,呈现倒金字塔形,完全不一样的行文逻辑需要她反复调整、适应。
靠着“死磕”的意志力,一个词一个词改,一句话一句话调整,一篇比一篇好,米亚莎从无到有,搭建了属于自己的“金字塔”。
至今为止,米亚莎还在专业英语学习的路上。她不想反复证明自己有多努力、这一路走得有多辛苦,每一个驯化舌头学普通话、英语的少数民族朋友恐怕都只会摇摇头,露出一个苦笑。
2017年,从中国西北边境、距离哈萨克斯坦不到100公里的四五线城市伊犁来到上海,米亚莎原有的世界崩塌了,身边有太多在大城市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学。
这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是指和填鸭式教育体系完全不一样的教育体系,除了学习模式的不同,他们拥有非常广阔的视野、清晰的人生规划、自信从容的生活态度。
来到复旦大学的第一年,从学习成绩到课外生活,米亚莎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打击。大学开始的前两年,米亚莎时常因为学不懂对着教科书、论文掉眼泪,有时候只想扔掉看不下去课本出去疯玩一场。并不是她不够努力,相反,米亚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但是自己在高中时代所习得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不适用于这里。
对于当时的米亚莎而言,学习没有捷径,从0到1的积累需要时间、坚持。在图书馆和论文、著作死磕,凭着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她逐渐适应了复旦大学的学习节奏之后,米亚莎决定正视人与人的差距,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挖掘自己的爱好,看到自己的潜力。
在专业学习之余,米亚莎逐渐对拍摄感兴趣,自学了PR和AE软件课程,拍摄和后期技术在实践中越来越高,拍摄的关于复旦大学的宣传片出现在了央视。
2018年,抓住短视频逐渐流行的契机,米亚莎和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创建了复旦大学的短视频的官方账号,并负责后续的运营工作。2019年,米亚莎成为校园新媒体和复旦学生电视台的制片人之一。
除此之外,逐渐适应高校教育体系的米亚莎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成绩从中等慢慢进步,多门课程拿到了A,绩点保持在靠前的位置。
2019年的暑假,米亚莎凭借课余时间拍摄的纪录片和自身专业素养,成功申请到了学术研究奖学金,发表了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021年,她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22年,她任职于香港某国际知名媒体,担任财经记者。今年的她奔走在采写一线,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实时参与文字直播,身兼记者、摄像师和同声传译。
2017年那份寄到伊犁州的录取通知书上有一句话: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日月光华中有你闪亮的眼睛,你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2024年,这个女孩拿着登上封面的知名外刊回到伊犁母校,带着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拿着登上封面的知名外刊回到伊宁市第三中学的米亚莎有太多想说的话,如果可以,她多想抱抱那个高三痛苦迷茫的自己。
2016年9月,米亚莎正式升入高三,当时的测验成绩非常直白:如果发挥超常,或许能读一所还不错的211院校。然而,米亚莎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她陷入了抑郁的状态,对于情绪没有办法妥善处理。但是身边没有人告诉米亚莎这是怎么一回事,她不知道要怎么应对压力和痛苦。
家人默默地给予了米亚莎无限的包容和爱。妈妈告诉米亚莎:“考不到好学校也没关系,你健健康康的就可以了。”情绪的笼子有了一个出口,米亚莎决定只计划到明天,不去想这个星期、这个月和那些遥远的事情,而是把眼前事做好。
而眼前最重要的是只考了60多分的数学,她暂时放弃了刷新题,从“必修一”开始整理错题和知识点,再把这些错题集中在错题本上,变成自己的独家秘籍。
在思考数学题、整理每一道错题的过程中,米亚莎反而没有时间思考“有没有意义”“未来考不上理想大学怎么办”,每一天叫醒她的是今天的目标,每一晚都带着完成今天任务的喜悦安心入睡。做具体的事成为打败焦虑的唯一武器。
日积月累,米亚莎的数学从五六十到七八十,她还记得第一次拿到及格的时候自己有多开心。在高考的那段时间,她的数学成绩最终稳定在了130分左右,名次从班级中下水平到年级前三。这是属于她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真正战胜了那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米亚莎,用行动、方法和意志力代替了焦虑。
从最开始,米亚莎想要战胜的一直都是自己,她渴望完美,她期待不断突破,她想要竭尽所能战胜那个没那么完美的自己。对未来的野心让她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到紧张,对现实的未知让她常常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焦虑。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让她陷入情绪困境的并不是具体的压力和困难,7岁在尔语环境里学习汉语,22岁作为非英文母语者用英文撰写稿件,在做具体的事情时,她只会全身心投入,无暇顾及情绪。
焦虑的情绪更不是因为挫败感带来的眼泪,而是她对来之不易的机会的珍惜。米亚莎深深地明白,有太多像她一样从祖国各地教育不够成熟的地区走出来的孩子,也有更多因为成绩竞争力不够被留在当地的孩子。从西北边陲到上海、香港,再到英国伦敦,太远了,太辛苦了。
但被问到“后悔吗?”这个问题时,她,以及像她一样的孩子,没有人能说出“后悔”二字。没有人能拒绝翱翔之后的天空、那些看到的繁星和那些美丽的现在。这样的距离,远,但让人着迷。
在没有达到目标、没有走上那条路的时候,“准备”的过程会让人感到焦虑,然而当米亚莎飞往更大的世界,在高楼大厦里看到了被灯光照亮的城市,在人群里看到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活,她为自己拥有的丰富经验骄傲,深刻体会到没有什么是必须的,这个世界比想象的更加多元。
从百分之百投入,渴望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到接受生活中各种可能性但依然全力以赴的平和,这是米亚莎做了各种尝试之后明白的。虽然过程艰辛,但她依然鼓励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朋友大胆去追、去尝试。
人生的剧本作者是自己,主角也是自己。尽管辛苦,尽管最终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她依然在能力范围内做了最多的尝试,这一路没有辜负自己便是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米亚莎永远为全力奔赴的自己鼓掌,她会是她人生的唯一主角,也永远是自己最忠实的观众。
读到最后的朋友,你们是否还记得文章开头的画面: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的现场,当天正值3月8日,一位年轻优秀的尔族女记者坐在大堂第一排的中间,她的周围几乎是清一色的男记者,在工作中她度过了自己25岁的妇女节。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坐第一排这件事,以下是米亚莎的回复,也与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无数优秀的女孩子们,共勉!
“我去的时候会场人已经很多了,但是第一排的那个位置是空的,我确认了这个位置没有人以后发现女生基本都是主动默认坐在第二排,我就直接坐在了C位。
社会语境对女性的教导是不要抛头露面,而是低调地默默付出。但我不在乎,正是因为我厚脸皮直接坐在第一排才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为今天的live blog贡献了SCMP自己的照片,而非法新社或者路透社的照片。
我喜欢这份脸皮厚的勇气,我有底气说我写过的文章深度与全球影响力超过在场90%的记者,因为我的编辑也是一位敢闯的女性,我的ceo也是一位敢闯的女性,我们的团队也是女性为主,她们的勇气一直激励着我。”
当一个女性为自己而活,她会成为自己唯一的主角。朋友们,天地浩大,祝你铮铮,祝你昂扬,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